六十二、既然如此,那便拿人吧…
周正朗闻言面带犹豫之色。
张亦龙这个人他并不是很了解,可单从那些上告他的奏折上来讲,他不认为此人能够办好这个差事。
在江南为官,却弄得官场之上哀声哉道。
而他让处理的事情又是最为麻烦的一件事。
要是搞得跟江南一样,让许多人来跑到皇宫里跟他告状,那就麻烦了。
“孤认为,此事应该派比较稳妥的人去办比较好。”
杨奇听闻后望向周正朗道:“殿下怎么就知道那张亦龙为人不够稳妥呢?”
周正朗闻言比较无语。
这不明摆的事情么?
他要是为人稳妥还会有那么多告人告他啊。
是,即便是你是对的不假,可是你办事不能只为自己考虑对吧。
你站在大理之上放开了手脚的干,可又曾想过这么搞到底会不会让你得上司头疼呢?
没有人不喜欢有能力的人,可这个有能力的人如果是个麻烦精的话,那么就没有人再会想到是个有能力的人了。
“杨阁老,这江南之事显而易见,张亦龙真的不适合去做这件事…”
杨奇闻言则点了点头说道:“江南之事却实是有些不像话,殿下难道就不想知道他为何要这么做?”
周正朗闻言后有些疑惑的看着后者问道:“难道,此事还另有隐情不成?”
杨奇点了点头说道:“是也,张亦龙之所以如此搅动江南局势,这还要从永文三年说起。”
当年,永文帝周洪康刚刚坐上皇位不久,那些武将们却仗着自己战功显赫不服同于管理。
尤其是以江由为首的一帮武将们更是过分。
他们常常酒后吐出狂言道,若是没了他们这帮武将们在外浴血奋战,平息叛乱,大周还能是大周?怕是早被那反贼刘阿强给攻破改姓刘了。
对于许多这样事情,周洪康虽好心生不满,但也只是装作看不见而已。
可是越是这样,他们就越加放纵,没了底线。
永文五年,御史大夫刘家敏在朝堂之上公然上折子参了江由一本。
说他为人蛮横无理,纵容手下四处作恶,民间百姓无一不唉声哉道,苦不堪言,若是在放任不管,大周必将国像国。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皇帝在敲打他,故而沉默不语。
而周洪康听言则是狠狠地斥责了他一顿。
这江由乃国之栋梁,怎可如此危言耸听?
对于这个御史,周洪康则是停奉半年以儆效尤。
他本来以为自己都已经敲打他们了,应该会有所收敛,谁知道他们却是公然叫板直接让人把那御史给打死了。
这事情传到周洪康耳朵里气的他在皇宫之中久久未免。
他一直不想跟对方弄得太僵,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对于大周是有大功的,也是念在他们为大周浴血奋战的份上,怕别人以为他眼里容不下人。
如今,却是被他们的所作所为彻底磨灭。
所以,江由必须得死。
可是他手中有近两万兵马,又有调动兵马的帅印,贸然行事肯定不妥。
于是乎,他让老将军李德宝前往军营想要代替江然的位置,然后在处理。
军中之人,有好多人都是他的部下,所以也不用担心不能服众的问题。
李德宝作为一名老帅,又岂能不知道皇上是何用心?
他到达军中后,先是狠狠地斥责了自己的那帮旧部,
直言说那江由是在作死,你们要陪着他们一起死不成?
那些人听言后才如梦初醒,之后便开始纷纷远离了江由手低下的人。
而周洪康一看时机成熟后,是便派锦衣卫连同城防营一块前去捉拿江由连同其他嫡系人马,全部都被换了一遍。
永文一十二年,这个战功赫赫的将军以贪污军饷为由被斩首于军中。
此事过后,周洪康也是不放心那李德宝,害怕滋生出第二个江由出来,故而刻意在朝中疏远他,孤立他。
而文臣也是在那个时候彻底得了权势壮大起来的。
永文一十八年,江南之地已经连续三年没有税收。
作为朝廷的收税重地,周洪康也是有所怀疑,便私底下召见杨奇,想让他安排个人去江南一探究竟,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杨奇听闻后便是询问想要怎么查。
一则可以悄悄的查,二则是大张旗鼓的去查。
周洪康听言则说道:
江南之地,犹如一滩平镜,让人看不清真实面貌,只有让人把水彻底搅浑了,才能看见里面到底有没有鱼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