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二.三.一十瓜子笸箩-第2/3页



春天小村人们下地种植葵花,小村人们叫做种毛嗑;那些年种毛嗑是刨坑种植的,七寸远刨一个坑,扔进去四五个毛嗑粒儿小村人们叫做点籽儿,随后一脚趟上刚刚刨出来的湿土,再轻轻地踩上一下,一个流程就结束了;大量重复这个流程,一年一年的重复这个流程,就形成了我们小村人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种地生活。说是这么说,不过刨坑与点籽儿培坑不能是同一个人,否则干活就太费劲了,效率也不高,虽然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尽管我们说有的瓜子儿会被野生的耗子吃掉,不过还是有很多的瓜子儿能够保留到第二年春天,能够顺利的破土而出,小村人们那时候就说这个是lu3song的,这个lu3song,小村那时候说的就是小村人们没有在地里面种上种子而自己出来秧苗这样的事情;这个现象那时候小村也用来骂人,意思是某某人不是某某人的后代,没有某某人的遗传;我们今天知道,这个现象一方面是我们知道的种子有一个休眠期这样的事实,落在地里面的种子不能够在当年就长出秧苗来,另外一个事实就是落在地里面的种子很好地度过了秋天、冬天这两个时期,在春天的时候才能够发芽出土,长出幼苗来。不过小村那时候虽然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来说明这件事情,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还是知道一些的,当然对于知识的理解也还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想法也还是事实。

关于lu3song这两个字,我还不能够准确的写出来是哪两个字,这里面也就仅仅能够用读音的方式来写出来,这个留待后续整理的时候求解吧。

毛嗑有(包括)小黑毛嗑,就是比较小的黑色的毛嗑,表面有一些光泽,小村人们也叫做小黑油毛嗑;这种毛嗑含油量比较高,是小村人们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品种;收成之后都是用来榨油的,用来代替那时候还很紧缺的豆油。当然这个小黑油毛嗑也可以炒着吃,特别香,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花毛嗑香的多了。

白毛嗑有(包括)大白毛嗑、小白毛嗑,这样的毛嗑比小黑毛嗑大,大白毛嗑就有两个小黑毛嗑那么长;小白毛嗑出油率不高,大白毛嗑多数就用来炒着吃;多年前大白毛嗑是有种植任务的,有回收的,小黑毛嗑同样是有任务的,那个是油料作物,自然有种植的任务。

花毛嗑我们现在还常见到,小村人们把它们叫做花毛嗑,三道门(三道眉),也有大小之分,我们看到的某某记瓜子儿就是这种毛嗑;香味也比较好,是大家比较喜欢吃的瓜子儿,小村那时候待客也经常用这种,这个待客是比较有脸面的。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毛嗑榨油是常见到的,一百斤小黑油毛嗑能出十几公斤油,具体斤数要看毛嗑的品质以及榨油机怎么样。毛嗑榨油之后的毛嗑油是生的,需要煮熟了才能够存放,在这个过程中,里面的一些混合物也会被分离出去一些,油质就更加清澈一些。

毛嗑榨油之后除了毛嗑油之外还有毛嗑渣子,这个毛嗑渣子小村那时候可以当做饲料来喂猪,也还是可以的。这与大豆不同,大豆的豆饼可以食用的,毛嗑渣子就不行了;这个毛嗑渣子也叫做毛嗑箍,这个箍字我不确定是这个字,替代一下吧。

3.1.2.3.10.2炒爆米花

我们说到了炒爆米花,也就在这里接着说一说这个炒爆米花吧。

炒爆米花这几个字我们可能写错了,当时在小村可能是炒苞米花这几个字,我们能够传达出来的意思就是,这个爆米花是用苞米炒出来的,小村那时候最有可能的就是说的苞米花这几个字,也能够准确的表述小村人们的真实的想法;不过苞米花也好,爆米花也罢,我们在这里就沿着使用炒苞米花这几个字继续说下去。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炒苞米花都是在冬天的晚上,夏天没有苞米这个在早些时候是事实,而夏天天气热,炒出来的苞米花也并不能够表现出来苞米花酥脆的特点来,大热的天儿,人们也不愿意在铁锅下面来炒苞米花,这个恐怕也是一个原因吧。

那些年炒苞米花的苞米也不是我们用来加工成苞米碴子的苞米,那些年小村有一种叫做火苞米的,这种苞米粒比较小、干透了的时候表面会出现细小的裂纹,炒苞米花的时候出花的几率非常高,不过这种火苞米产量非常低,苞米秆子长得也没有其他苞米那么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