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二.二 柳编囤子环境 之 柳条囤子-第2/4页
我们先说它们一样(相同)的地方,这个一样的地方就是它们都可以在有柴草的地方自己临时刨出一个小窝儿来,把蛋生在里面,尤其是小鸡生蛋的地方都是有柴草的;在这一点上,鸭鹅可以仅仅在光地儿上面就能把蛋生下来,更有一种情况是,鸭子在水沟边上甚至于水沟里面也是可以生下蛋来的,这个可能是最原始的水中生产吧,估计比我们现在(2022年)的孕妇在水里面生产要早一些吧,也可能是几十年或者更多吧;小鸡没法子比,小鸡就不会水,小时候出去玩,也去附近的小水沟子,往往在那里可以捡到鸭蛋,这个还真的有,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深度睡眠的时候还会梦到那时候的情景。
不一样的地方是鸭鹅早上起来被放出来的时候有可能就已经把蛋生在黑天呆着的窝儿里面了,小鸡一般就不会这样。在有鸡窝的地方,小鸡一定会把鸡蛋生在鸡窝里面,这与鸭子和大鹅是不一样的。这样的生活习惯也就有了小村人们的一个跟随的习惯,每一天把鸭子或者大鹅放出来之后,还会用常见到的锄头伸进窝里面去,把里面的鸭蛋或者鹅蛋掏出来,这个也是真的有的,都说人类能够左右动物的生活习惯,现在我们这么看来,这有的时候啊,动物也能够反过来影响人的生活习惯,这个好像也能够成立。在有些时候,人们也就用锄头把里面的鸡鸭鹅的粪便掏出来,到了冬季,往往还要借助于洋镐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这样的习惯也就注定了人们在搭建鸡架的时候需要给小鸡搭建鸡窝或者存放草鸡窝的地方。鸡架正墙两端有段墙折回来,就是为了给小鸡搭建鸡窝,也可以把谷草拧的鸡窝挂在那里面,当然谷草鸡窝也还是可以挂在别的地方的,比如就挂在房子前墙上面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小村人管前墙窗户旁边梁柁下面的墙叫垛子,比如西南垛子、东南垛子、中间垛子;那时候后墙没有窗户的居多,没有垛子这一个说法;后来小村后墙上面也有了窗户,再后来还有了与我们今天(2022年)大楼上面那样大小的窗户了。
土坯搭建的鸡窝没有什么特别要说的,多半块坯的高度就足够小鸡正常进出了;小鸡进出鸡窝的时候也还是可以秀一下身材的,也还是有的,比如你仔细看看,也还能够看到小鸡进出鸡窝的时候,也还是有曲线美的;鸡窝搭建的时候一个挨着一个,可以搭建两层或者多于两层都是有的,在这个居住环境进化方面,小鸡比小村人们走得更早一些,提前就住上了楼房,小村人们就晚很多了;直到现在(2022年)小村人们还是习惯于住平房,不习惯于住楼房,在这点上,小鸡的适应性就很强了。鸡窝里面铺上小村常见到的小麦秸,小鸡趴在里面生蛋就很舒服,最低的是不会被冰到了,却也是真的。
小鸡生蛋不一定要找一个空的鸡窝,相反已经有了鸡蛋的鸡窝,也会受到小鸡的青睐,有时候就能够从一个鸡窝里面捡出来几个鸡蛋。小时候就经常嚷着:妈妈快来看啊,芦花鸡今天一下子下了三个蛋!我要给芦花鸡喂点苞米粒儿!小时候还真的被芦花鸡给骗了,天真地认为芦花鸡比别的小鸡都好,下的蛋比别的小鸡都多,也就更愿意喂它,拿更多的苞米粒儿给它吃。
这是一种鸡窝儿,小村还有一种鸡窝儿是用谷草拧起来的,这个谷草拧的鸡窝在当时也是很常见到的。这样的鸡窝儿有点儿像倭瓜的样子,两边有两个小口,可以供小鸡出入,中间就大一些,有一个肚儿,是小鸡生蛋的地方;也还有的鸡窝就像葫芦一样的,中间细一些,两边儿比较大,小村人就说是掐腰葫芦形状的,掐腰葫芦能同时住进去两只****窝里面通常就不再另外铺设一些柴草了,这样的环境本身就很适合小鸡生蛋了。对于掐腰葫芦,小村人更爱说的是压压葫芦,不过这究竟是不是这两个字,我没有考证过,暂时就借来用用吧。
草鸡窝拧起来大体上就是一个圆圈的谷草圈子,之后在不同的部位用谷草做成径儿,这些径儿再拧到下一个谷草圈儿上面去;根据花色的不同,这个径儿可以仅仅只是用一两次,也可以多次使用;在相应的部位再次生出来谷草径儿,作为新的径儿,原来的径儿就拧在谷草圈儿里面去了;这样子做下去,一个个单独的谷草圈儿就连在了一起,很多个这样的谷草圈儿连接起来,一个新的谷草拧的鸡窝儿就完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