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一荣俱荣-第2/3页





        余杭县学竟然出了这样的人才,还是自己一手教出来的。

        张淳一刻也待不住,迫不及待的的跑去,把这件事公告给所有余杭县学先生。

        余杭县学沸腾了。

        斋长赵勋更是老泪纵横!

        多少年了,余杭县学终于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学生了。

        宁晏,宁知行!

        不行,这样的人,绝对不能让他跑了,被别的学院抢走。

        当即有人建议,直接请出余杭县学的大礼。

        于是,就有了刚才的一幕。

        宁晏一边心里默默的鄙视张淳,二十年了,连个进士都教不出来,你也好意思!一边拱手道。

        “学生惶恐,如此大礼,受之有愧。”

        “宁晏,你不必过谦。范相之言,岂会有差池。今日你受了我余杭县学大礼,日后无论是在哪,都代表我余杭县学,你我,一荣俱荣。”

        张淳抚着自己颌下的三缕长须缓缓道。

        宁晏白眼都要翻到后脑勺去了。

        这干的是人事!

        读书人最注重的是什么,尊师重道!

        余杭县学今天这么一出,就相当于把宁晏直接绑在了余杭县学这颗歪脖子树上。不管宁晏日后去其他学院或者是怎样,余杭县学的烙印,是去不掉了。

        这么说,虽然有点过分。

        但却也是事实。

        日后宁晏要是真的进士登科,甚至胆子大一点,进入馆阁,或者格局打开,参知政事,成为权倾朝堂的丞相,余杭县学就能堂而皇之的打着宁晏的招牌,为所欲为。

        授业之恩不可忘。

        当然,仅限学院之事。

        不过,很可能,他们想岔了。

        宁晏心里逼数十分清楚,自己处理县衙的公务是得心应手,但让自己考科举,中进士,我谢谢你啊……宁晏根本没有这个打算……

        不知道,我现在能不能反悔?他们会不会打我。

        宁晏有了片刻的挣扎,然后果断放弃。

        “学生知道,日后一言一行,将代表我余杭县学,定不会让我余杭县学蒙羞。”

        宁晏点头道。

        事情不能光看一面,余杭县学把自己绑在船上,宁晏就能正大光明的借着余杭县学的名头行事。

        进士登科,这玩意就是一张空头支票,宁晏一时半会不可能兑现,说不定根本兑不了现,但余杭县学的名头可是实打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