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唯有苦读矣!-第4/4页





        “为何不能操练?”

        秦为纳闷的模样让人恨得牙痒痒,若是能动手的话,此刻众人都想围殴他。

        “考试只是考试,但人的一辈子很长,并不是只有考试,他们还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难不成你国子监学生的人生就是操练么?

        众人不解,王臻却面色微变。

        这小子是在讽刺千军万马挤科举这座独木桥,讽刺那些一生把科举当归宿的读书人,除去读书他们什么也不会。

        整个大宋的读书人有多少?

        如过江之鲫!

        能参加乡试的人有多少?大概也是多如牛毛吧……毕竟只是一场乡试,科举的入门级考试而已。

        所以能过关的人更多,一年几千人的叠加,从大宋立国到现在,早已渐渐扩大到了几万人。

        然后这几万人纷涌来至京城,集体参加礼部住持的省试。

        只有过了省试的人才能有机会参与殿试,虽说宋朝的殿试没有淘汰制,但基础的人数限定也是有的。

        几万人去竞争那百十个殿试的名额,这不是独木桥是什么?

        后来经过多年的修养,大宋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过关的考生也随之越来越多。

        最后为了控制人数,朝廷下了个奇葩的规矩,那就是定额。

        也就是乡试定额录取。

        比如说今年国子监就有一百二十多人的乡试名额,等这些人过了乡试,就算能剩下一百人,也还是太多了。

        等这些人省试结束后,面对千分之一的淘汰率,又能留下多少?

        从最开始的几万人,到最后的一百多个殿试的名额。

        那淘汰出来的这几万人该何去何从?他们除了读书根本没有任何求生的技能,可以说他们只会读书。

        有些人若能舍得面子,还可去教教孩童启蒙,做个私塾先生。

        可请得起私塾先生的人家,大宋掰着指头数数能有几个?

        那剩下的这些人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