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一章:砸出一个大宋第一高校-第3/5页





        “什么?你要重振国子监和太学?”

        赵祯觉得秦为就是一时的热情,不过国子监和太学没落了也不是好事。

        现如今大宋的最高学府,俨然成了那些权贵官宦家的镀金通道。

        那些没什么本事的官宦子弟,混个国子监的名额,就能直接参加科举省试。

        这让那些从地方上,真正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学子,怎么活?

        他们没有国子监学子的身份,就只能从最低级的乡试开始,再到洲考、然后才能到省试,再到殿试……

        不过那些真正有才学的官宦子弟是不屑于走这种捷径,毕竟脚踏实地根基才稳。

        赵祯也想改变这一现状。

        给大宋朝堂输送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

        当然,大宋不缺文人,所以这对赵祯来说可有可无。

        他摆摆手道:“你若是能说动甄良,那就随你。”

        国子监和太学本就管理松散,想要彻底整改绝非易事。

        所以赵祯觉得秦为只是找到了一个好玩的事儿,新鲜几天罢了。

        给他去,好歹他有钱,多少能为国子监和太学做些好事。

        可消息不断传来,赵祯也有些坐不住了。

        “陛下,秦为又要砸钱了!”

        许茂则带着最新消息小跑进来,喘着气道:“他以国子监的名义发了檄文,说是聘请天下有才之士来国子监任教,而且要是大儒之士,就是那种曾经教授过许多进士学子的真正的大儒!”

        这……

        赵祯有些蒙圈,他喃喃道:“那些人可都是风骨之人,他们去能屈尊来国子监这种官家子弟镀金的地方?”

        “他们是不想来……”

        许茂则苦笑一声,摇头道:“可加不住秦为舍得砸钱啊!一个大儒一年薪俸两千贯!……陛下,两千啊!就是当朝宰辅也不过如此了吧?”

        “竟如此豪……”

        赵祯想说他怎们能如此豪横?

        又莫名其妙的想到了他老爹在世时曾写过的一首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一首劝学诗,真真切切写尽了天下学子寒窗苦读的真正初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