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69】性命微指(一)
中国古代养生家认为:人类生命的基本要素有二,即性和命。
性命和神形在内涵上大体是一致的。可以说,这是两对相通的概念。
谈到“性”和“神”,一般都是指人的心性、精神、意识;谈到“命”和“形”,则指人的生命、形体等等。由于时代的先后,称谓和内涵也有了差异。
用现代医学术语来说,“性”、“神”就是心理卫生;“命”、“形”就是生理卫生。
现在大家都认识到心理和生理是相通相关的。
据西方医学界统计,目前人类疾病的50以上都是因为心身失调造成的。
但是,中国养生气功学很早就提出了形神统一、性命双修的双向养生观,并在它长期的实践中一再证明这是极有效益的养生方法。
《内经·灵枢》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避寒暑,和喜乐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邪僻不生,长生久视。
”这里的“和喜乐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谓刚柔”,就是讲的性、神问题,即努力从心理上修养自身。
中国传统气功的本质和核心正在于,人类如何通过自我主体性活动和行为,在理性精神的召唤下使自我的生命得到健康、长寿、发展和幸福。
它是一种人类客观生命存在的价值体系和实践活动,是一种人类生命本质体验和生命意志实现的文化实践。
气功作为一种文化的全部基础,是建筑在对人的物质生命的客观性和价值意义的充分肯定上的。
因此,形与神的问题,亦即性与命的关系问题,是气功理论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范畴。
人的□□生命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养生学的重要命题。
这一问题在唐以前多称为神形问题,主张神形共养;而唐以后的内丹家多称为性命问题,主张性命双修。
汉唐养生家的形神共养理论比较零碎,缺乏完整性,方法也比较单调,直到宋元的内丹家,性命双修的理论才日渐完整,方法精细而多样,并形成系统。
从这一问题的发展看来,研究养生学的性命问题,还得从形神观入手。
形神观,是人们关于精神意识与物质□□关系的总的认识和看法。
在中国古代思想意识中,□□是实在的、有形质的、可触觉的东西,故称之为“形”;意识即包括一切可感知而不可触觉的精神现象,统称之为“神”。
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形神观同古医学和养生思想范畴的形神观有密切关系。
在很多情形下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论述形神问题,很多是从养生角度去论述的,或者出于养生家之口。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它是同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实用理性传统相一致的。因为中国古代形神观并非是纯思辩的产物,而完全是建筑在经验基础之上,尤其是医学和养生实践基础之上的理性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