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67】精气神说(三)



五代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论养气之法时说:“古今养气之士,不免于疾病死亡者,不知其道也。

        昔人以志士不语为养气,此保气也,失之昏;以入清出浊为养气,此换气也,失之虚。昏者,气散神狂,真灵日厌,终无所归矣。虚者,丹田无宝,徒劳吐纳,终不能住矣。

        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认为胎息误矣。

        上咽下搐,聚气可也,指作还丹误矣。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委气而和神也。

        息息要住,纳之不出,闭气而炼神也。

        一咽复一咽,双收两夹,以虚咽为法,是借气取水灌溉之术也。

        正坐升身,气满四大,血络通行,荣卫和畅,是布气暖身之法也。

        若此皆非养气矣。

        养气之道,生时养之使不衰,弱时养之使不散。

        ”这虽然是一家之言,但可见养气的要点就在于使元气不衰不散,自满自全。

        而要做到这点,不仅要注意防止元气受伤,如强思强举、悲哀憔悴、喜怒过度、寝息失时、耽酒呕吐、怨仇不忍等等,这些都是丧气伤身的因素;同时还要加强道德涵养的修持。

        道门中有“不动气”之法,这与孟子“不动心”之教,同为修心炼性的两**门。

        民间有“忍气”的训诫:所谓“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道家天玄子曰:“忍一分戾气,即增一分祥气。”

        “忍一分仇气,即增一分和气。”

        “忍一分怒气,即增一分瑞气。”

        凡此种种训教,都是“不动气”功诀。

        所以《西山群仙会真记》又曰:“善养者,淡然无欲,处乎寂寞之境,自有希夷之趣。”

        养气可以养心,养心也可以养气。

        心、气互养,要在“虚”字上下功夫。

        明张三丰祖师说:“虚心养气,虚气养神。

        气慧神清,广觅药材。

        ”又曰:“神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使得十分宝。

        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宝,虽百两不换一分。

        ”1就是说收养天地元始祖气,以作长生内炼药物。

        总之,养气之道,就在培本固根。如果只做炼气功夫,其所积之气不厚,则其炼气化神功力自然有限度。

        培本固根才是充实雄厚资本之法。

        炼气化神为内丹修炼的第二阶段。是在炼精化气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