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31】辟谷术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粒等,就是不饮水不食烟火谷米菜肴。
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修炼方术,一种人体特日期象。
在我国史书中,早就有这方面的记载。
《山海经》中记载了最早的辟谷食气法: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一般来说,食物是维持人体生存的基础,人体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能量,才能够通过新陈代谢得以生存。
因而人们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当作嘲笑讥讽的对象,认为那是脱离实际的幻想。
实际上,五谷杂粮并不是人体生存的唯一条件,许多人“辟谷”后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开始“食气”了,采日月之精华,吸自然之元气。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浑元之气,给人体注入了取之不尽的力量。
然而,人类对“食气”的认识起初并不是自觉的,并不是在吃腻了山珍海味的情况下,才想“食气”的,而是在失去正常的生存条件、生命受到威胁时,才微发了延续人体生命的尝试,在自然之气中找到了维持生命体的能源。
从历史上看,“食气”之术起初是人类从自然中获得灵感而后产生的一种自发行为。
关于却谷食气之术的发生机理,东晋邀士葛洪在其《抱朴子·对俗篇》中有以下两则记载。
一则是引陈仲弓《异闻记》中的故事:
其郡人张广定者,遭乱常避地,有一女年四岁,不能步涉,又不可担负,计弃之固当饿死,不欲令其骸骨之露,村口有古大家,上戴先有穿穴,乃以器盛缱之,下此女于冢中,以数月许干饭及水浆与之而舍去。
侯世平定,其间三年,广定乃得还乡里,欲收冢中所弃女骨,更殡埋之。
广定往视,女故坐冢中,见其父母,犹识之甚喜。
而父母犹初恐其鬼也,父下就之,乃知其不死。问之从何得食,女言粮初尽时甚饥。
见冢角有一物,伸颈吞气,试效之,转不复饥,日月为之,以至于今。
父母去时所留衣被,自在冢中,不行往来,衣被不败,故不寒冻。
广定乃索女所言物,乃是一大龟耳1
另一则是郄俭的历险记:
城阳郑俭少时行猎,坠空冢中,饥饿。见家中先有大龟,数数回转,所向无常,张口吞气,或使或你。
俭亦素闻龟能导引,乃试随龟所为,遂不复·饥。
百余日,颇苦极。后人有偶窥冢中,见俭而出之。
后竟能咽气断谷。
魏王召置土室中,闭试之,一年不食,颜色悦泽,气力自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