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8】扁鹊心书(四)
伤寒
伤寒六脉浮紧,□□不绝,足指温者,阳也,忌服凉药,恐变为阴,害人性命。
至六日发烦躁,乃阴阳换气,欲作汗也,服当归茯苓散,汗出而愈。
六脉紧大,或弦细,不□□,多睡耳聋,足指冷,肢节痛,发黄,身生赤黑靥,时发噫气,皆阴也,灸关元三百壮,服金液丹、姜附汤,过十日半月,出汗而愈。
若不一早灸,反与凉药者,死。
(辨别阴阳不止于此,然熟体此二条则治伤寒证误谬亦少。其灸法虽不能遍行,若贫家无力而遇难起之病,不能备参药,勉告以灸能活命,倘肯依从,未必非仁术之一端。
予每见时疫盛行之际,乡陬死者比户,心切怜之,倘尽心力并合丹药以济之,不特己身蒙福,子孙亦必昌大。)
若吐逆而心下痞,灸中院五十壮。
若微微发颤者,欲作汗,服姜附汤而愈。
若少年壮实之人,伤寒至五六日,发狂逾垣上屋,胃中有积热也,服大通散,轻者知母散亦愈。
伤寒四经见证伤寒只有四经,无少阳、厥阴二经。
夫寒之中人,如太阳主皮毛,故寒邪先客此经;阳明主胃,凡形寒饮冷则伤之;太阴主脾,凡饮食失节,过食寒物则伤之;少阴主肾,寒水喜归本经也。
故伤寒止有四经,若少阳、厥阴主肝胆,如忧思喜怒方得伤之,寒病最少。
如耳聋囊缩者,少阴也,寒热口苦,乃阳病也,此四证俱不宜用寒凉药也。
(言无少阳厥阴二经,非通论也,时医见寒热口苦,耳聋胁痛,干呕吐逆,不辨阴阳,不审虚实,动云少阳,首尾小柴胡和解以为稳妥,不知虚阳提越,内阴愈甚,变为躁扰不安,胸膈痞闷,口渴谵妄,脉体弦急,更云内热已深,轻则泻心、白虎,重则陷胸、承气,不至冰脱不已。
至若厥阴,标阴本风,中见火化,证来错杂,人多不识,误死者多矣。)
太阳见证太阳寒水,内属膀胱,故脉来浮紧,外证头疼发热,腰脊强,惟服平胃散,至六七日,出汗而愈。
盖胃气不虚,传遍经络自愈也。
仲景以为阳证,乃与凉药随经而解,反攻出他病,甚者变为阴证,六脉沉细,发厥而死,急灸关元,乃可复生。
如本经至六七日发战者,欲作解而阳气少也,服姜附汤出汗而愈。(仲景圆机活法,论中救误者甚多,何尝误人哉!其误人者,乃后人误用仲景法而误之耳,于仲景何尤。)
zou(形声。从阜(fu),取声。
“阜”是土山,与区域有关。本义:山的角落)//陬,阪隅也。
——《说文》//陬,角也。
——《广雅》//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