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撬到两只打工人-第3/4页





        李微熹把他们的名字圈出来,直接跟郑雪梅要人。郑雪梅对他们全无印象,自然不会拦着不放,但,劳动关系转移,也要看人家情不情愿。

        派了他们各自部门的负责人去和他们谈,介绍了李微熹的“山狸娱乐”,说是公司某关联方成立的新公司,需要有人负责电影院和游乐场业务,问他们肯不肯跳槽。

        李微熹还给他们增设了分红条款。

        按说山狸比启峦不靠谱多了,新公司,又是做之前没做过的业务,据说大股东又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音乐家——这买卖能不能成,倒是真没人敢拍着胸口打包票。

        就连郑雪梅都不敢说山狸一定会赚钱。

        运营方案写得再好,实际执行起来,可真未必是那么一回事儿!

        但这几位当初敢站出来扛大梁,就说明他们骨子里是有点儿冒险精神的。俗话说富贵险中求,若不是因为山狸的风险比启峦高,需要有人去拼命把它做起来,大股东怕是脑袋肿了,才会给他们开这么好的条件!

        于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微熹从五个人里捞到了两个敢跳槽的。

        一个叫宋竹,男生,研究生毕业,因为家里穷想发财,而终于放弃了学术人生,成为一个普通的打工青年。

        他有一副谦和能干却也市侩圆滑的性子——李微熹记得他拿下了本市接近70的社区便利店业务,能有这种成绩,可不是仅仅靠产品物美价廉就做得到的。他和上游供货商、社区负责人、网红种草机都维持着良好的关系,从开店、选品到宣传,都很有两把刷子。要不是如此,怎么可能让本地大多数热爱省钱的居民们,接受“便利店”这种定价比街边小店和超市都要高的零售模式?

        另一个叫卢玉玉,是正经的师范生,但在做了四年代课教师后,因为教师编制实在太难抢,她论资历论背景都抢不过别人,一气之下跳槽来了启峦。

        她做事一板一眼,正好跟宋竹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类型。李微熹曾安排她做产品保供,她也极擅长从细微之处不断完善工作流。要是没有她做产品供应保障,宋竹的便利店根本也做不到“两小时内全市调货,一小时后包裹到家”。

        这两个人,原本是一对挺好的搭档,你挖坑来我填土,在赚钱一道上做得风生水起。

        而此刻,就算他们都还是刚刚进入社会不久的小年轻,没有经历过十多年社畜生活的打压和磨砺,竟也能达成某种默契。

        卢玉玉主动承担了联系设计公司、跟踪装修工程、计算项目经费的工作,靠她精打细算,光是靠修改装修设计方案,就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省下近二十万的经费。

        而宋竹则去联系院线,联系厂家,更在附近的几所大学里做起了调研,顺便宣传。

        李微熹要求他们每周发一个工作报告过来,报告里要有目前负责项目的进展情况,要有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如果有需要“大股东”出面的事情,也要在报告里写明。

        然后她再把这些报告里的信息点列到下周备忘里,随时跟进他们的进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