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你可会辅佐我-第2/3页
太子微微一笑:说笑了,我与…
他回头看着我,又扭头道:我与家妹受母亲吩咐,前来行善积德,并非什么贵人。
其他人纷纷点头,太子又道:我们母亲乃佛家信徒,因不便外出,我兄妹这才替她前来。
又有人道:听闻这些草棚是太子吩咐搭建,以供我们遮风避雨,太子还召集百官为我们捐赠衣粱。公子倘若能传话,请替我们向太子道声谢,也愿佛祖佑他安康,好人必有好报。
我回头看着他,此刻的他神圣的犹如天神降临,我想他定然会是北魏的好天子。
又座谈了小会儿,他这才起身向几位僧人行礼感激,问了他们在哪处庙宇修行,又说了些其他的话,这才归还了碗具带我离开。
身后传来细声细语,说什么郎才女貌之类的话,我听后觉着被误会理应澄清,刚转身而去,却被身旁的太子拽着手腕带离。
回去的路上,我们仍然同乘一辆马车,吕宗坐在外面驱马前行。
“太子,方才流民言语中有所误会,为何不制止或是澄清呢?“
他闭目养神,嘴里却道,“于我并无损害。“
“可臣女到底…“
到底我未出阁,况且又是女儿家,他乃男子,又是皇室,自然无所畏惧,可我却不能有损名声。
“谣言止于智者,何况他们说说而已,并不识得你我身份,不足为惧。“
他的回答让我心中很是不满,他太过我行我素了,只在意自己得失,毫不重视别人的名誉与意愿。所以我暗自告诫自己,还是与他多多保持距离,免受其害。
“你还没吃?“我听后抬头看去,他正微微睁眼低头看着我的手,我这才反应过来,也看了一眼手中的馒头,说道,“安饶还不习惯北魏的饮食。“
说罢他一手夺过我手中的馒头,径直送到嘴边咬了一口,我赶紧伸手“哎“了声,他微微扬眉问我怎么,我低了头红着脸,轻声道,“殿下,这馍被我咬过一口。“
他浅浅的“哦“了一声,并未扔掉,还狠狠地又咬了一口,我皱着眉头好奇地看着他。他举了举手里的馒头道,“你可知这么个馍,是能救回一条命的。“
我沉默了,听他继续说,“流民大有几天几夜未曾进食的,莫说你咬过,就是你含进嘴里的,有时也是他们的救命仙丹。“
可…
“可您并非流民。“
他将手放在膝上看着我,狡黠一笑:“你无病无疾,更没下毒。“
我静静地看着他,他也保持原状盯着我,父亲说他提倡全民从简节约,难怪那日回来发现平城上下都穿着朴素。
这样的东宫太子,我到底在害怕他什么呢?我们少时一起学习,陪他伴读,也算两小无猜,不过多年未见,我仅凭传言和想象便对他敬而远之。可是这段时间相处,他又并非我所想的那般目中无人。
此刻突然一阵颠簸,太子没有坐稳直接朝我扑来,好在他反应敏捷两手放我身侧撑住了自己,否则定会闹出尴尬的情形。
吕宗拉开帘子忙问“殿下可无碍“,却见我们此刻举止,多少有些非礼勿视,吕宗赶紧放下帘子,我更是羞愧不已,好在看到的是吕宗,否则定然有损我的名誉。
他一直保持这样的姿势,马车还在不停的颠簸,我憋红了脸快要溢出眼泪却又不敢出声,他这才觉着的确很为不妥,便在我额头重重一扣后又坐了回去。我因受痛闭了眼,却将眼眶里憋的泪顺势挤了出来。
“安饶!“听见他喊我,我这才抬头看他,他叫的很轻,似乎风一吹就会散去。“若要救济流民,又不动国库,你可有妙法?“
我看着他,他扬了扬眉,一脸诚恳地看着我,微微而笑。
不动国库,靠文武百官不是长久之计,百姓自己都刚过温饱,怎有余力救济他人。那么,只有靠商人,但商人流动大,不受朝堂控制。但北魏贵族依然有“贱商意识“,他们贬低商人地位,认为商人奸邪,手段卑劣,而又“自命清高“很是不认可商人。而且商人流动性大,不好掌控,不如务农的贫民安分守己好掌控,因而自古以来帝王都是“重农轻商“。可一旦国库空虚,税收的农物可解温饱,不济财物。然农民只能缴纳农物,最终财物还得靠商人提供。
可商人只讲利益,如果没有提出让他们满意的条件,他们自然不会大大方方将钱财拿出来救济流民。毕竟救济的名义还是属于朝堂,与他们而言并无益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