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十九章-第2/4页
工匠乐呵呵答道:“要许久呢,要把这个砖晾到发白才行咧,一般要七八个月呢。”
朱明不由得咂舌,工期这么久,贵是有道理的。
刚好现在在烧的这一窑砖要要浇水闷窑了,朱明又跑过去看。浇水这个步骤是制砖里是很重要的,颜色和硬度都取决于这一步。只见一个老师傅站在窑顶慢慢开始放水,手稳稳当当的,速度保持匀速,放的这个水就是窨水,里面的氧化铁,就是砖呈青色的原因。
朱明感叹,这这个没有机械的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术,都太厉害了。
在朱明参观的这一会儿功夫,朱家也和管事谈妥当了,砖头有现成的存货,明天就可以送货上门,数量谈好了,开始算价格。
管事的说:“你们家的总共要两万块砖,我们这的价格是两文一块,所以总的就是四十贯,送货再多加两贯。”
这价格听得朱明心惊肉跳,这最次等的青砖就这么贵,好的得要多少钱?
朱立海掏出钱袋的时候也是一脸的肉疼,但也不得给,拿出两锭十两的银元包递了过去。
管事接过元宝细细地看了看,确认是官银,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容,要是给的二十贯钱,数钱都得半天,给的元宝倒是省事,连称都不用称了。
时下老百姓用银子其实不普遍,大部分人都是用的铜钱,起码在岩山镇是这样的。但是一贯铜钱是一千枚,很多钱偷偷的昧几十个钱的情况多的是,如果收钱的人没有仔细清点,还是很容易被蒙骗的。
朱家之前摆摊就遇到过好多次,这种“缺斤少两”的情况屡见不鲜。
不单单是用铜钱不保险,就连银子有时也靠不住,市面上流通最多的是碎银子,这碎银子可不像元宝是官府铸造的,碎银子没有标准,都是自己用剪子剪的,所以基本上大部分人家里都会备着剪子和小称,做生意的就更是必备了。
朱家给的这两锭是标标准准的官制雪花银,所以砖窑管事脸上的笑容才格外真挚。
买完这两样还不算完,还得接着买石灰和糯米,还有砌墙工具。
朱立海叹道:“这建砖房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啊。”
朱明也默默点头,建砖房,买砖就是一大笔花销,还要配置泥浆。最常见的泥浆配方就是三和土,用黄土、石灰、河泥混合而成,糯米浆也会放入其中。这是平民配方,有钱人家还会在里面加入红糖、蛋清、猪血等物。
买石灰和糯米花了四贯钱,买一些铁制的小工具又是三贯。
这才只是备料阶段,后续还有请人上山伐木、请人建房的人工费。家具还好,家里几个木匠自己就能做,但是木漆木料这一笔是省不了的。
归家的路上,想到这些,朱明也忍不住重重地叹了口气。
朱立平看朱明杵着下巴,小脸上满是愁容满面,不由得被逗笑,揉了揉她毛茸茸的脑袋,说道:“明娘,你心疼银子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