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37章-第2/3页





        “行,兰子,我家里有软尺,你给我量个尺寸,自由发挥做什么款式都随你。”许圆圆爽快的拉着李素兰到自己的房间量尺寸,顺便把里衬布给李素兰。

        李素兰给许圆圆量尺寸量得很细致,相当于后世的专业量身定做,许圆圆大约有一米六的身高,腰细腿长,不胖不瘦,身材比例相当好,天生的衣架子,李素兰觉得给她做衣服毫无压力。主要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偏保守,衣服不能做的太合身,这大大的影响了衣服的上身效果,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入乡得随俗啊。

        郑阿婆看到李素兰和许圆圆相处融洽,脸上笑开了花,边和许父许母闲聊边夸起了李素兰。除了夸赞李素兰小小年纪能干肯吃苦外,又顺带告诉他们,李素兰的男人小赵才立了二等功,现在已经是部队的副团长。这次又考到粤市的军校来进修,前途远大,和自家的宝贝外孙还是战友,一起在前线打仗,一起在医院住院,关系铁得很。

        许父许母吃了一惊,想不到和女儿差不多年纪的李素兰不仅能干还命好的很,老公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副团级干部,自家女儿与她来往心底自是乐见,万一圆圆和方家的外孙成了在部队随军也有个朋友不是?父母想得总是比儿女要长远一些。

        郑阿婆喜欢许圆圆得很,从许家出来笑呵呵的把她夸成了一朵花,李素兰喜欢许圆圆待人真挚不做作,感觉她和方坤还挺般配,自然顺着老人的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说不定许圆圆就是方坤的“猿粪”呢?

        把阿婆送进屋,李素兰回到家里,家里没有赵明辉的身影,她感觉有点不习惯。随手把电视打开,声音放得大大的,家里也显得热闹点。少了赵明辉的家感觉很冷清,李素兰甩甩头,自己得努力适应“周末夫妻”的生活,因为赵明辉得进修整整两年,本来三年完成的学业学校为了赶进度,寒暑假都不放,两年后就要让他们毕业返回部队一线工作。

        八十年代是个充满激情和机遇的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经历了过去十多年迷茫和艰难的岁月,大家都知道现在机会多么的难得,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争分夺秒的加油干事业。在李素兰的上辈子的记忆中,连老爸老妈都说□□十年代的钱好挣,直后悔没打破铁饭碗下海,因为八十年代敢于下海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赚得盆满钵满,只要别作,家里的存款和房产都不是小数目。

        上月李素兰湘南老家娘家来信说,年后生产队已经不吃“大锅饭”了,搞起了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爹娘已经给三个哥哥分家了,两位老人觉得自己现在能吃能做,就住在一边,种点田地然后帮几个哥哥带孩子。信里爹娘一再交代李素兰不要再每个月都寄钱回家,说小两口在粤市开销大需要花钱的地方多,有了余钱就存着好养娃。

        想到着,李素兰忍不住一笑,爹娘几乎每封信都在催生,自己和赵明辉也没避孕,可就是没有孩子,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兴许是缘分未到吧。反正自己和赵明辉真正在一起才大半年,要孩子的事也不急,一切顺其自然吧。

        晚上没什么事做,李素兰索性做起衣服来。许圆圆的卡其色布料刚好可以做一件长度到大腿的短风衣,有腰带束腰,双排扣的小西装领,款式简单大方,穿好几年都不会过时。

        把布料裁剪好后,李素兰还处在兴奋之中,又在笔记本上画了几款春装,长风衣,小西装,衬衣,长裙,连衣裙,甚至还有微喇的长裤,都是简单大方的大众款,不夸张也不过分的修身,既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眼光,不夸张略一些创新,做出成衣来应该会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衣服才有卖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