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35章



“民以食为天”,本来李素兰想就在家门口摆个小摊卖茶叶蛋和生煎包,她家斜对面就是一所小学,卖这些小零食生意应该差不了。小生意挣大钱,养活一家人应该绰绰有余。可想到自己前世学的服装设计专业,李素兰就不甘心卖茶叶蛋。

        “衣食住行”这个词里老祖宗甚至把衣服排在吃饭的前面,可见咱们老祖宗有多么看重衣服。再说国内经过前十几年“黑白蓝绿色”老三样服装的审美疲劳,老百姓向往着更多色彩和款式的服装,服装产业在以后的几十年都是新兴的朝阳产业,会有爆发式的发展,这样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李素兰大学四年学的是服装设计,设计天赋不咋的,要不她大学毕业也不会去当个服装杂志的小编辑。她的长处是在裁剪和缝纫,业余时间经常在网上买布回来给自己和家里人做衣服,甚至还专门找师傅学过用手工做旗袍,当然做旗袍这么手艺博大精深,师傅说她有天赋,可以在这个行业发展,可惜还没等李素兰重新做职业规划,就莫名其妙的穿到修真界,然后又到了这里。

        穿越前李素兰给家人和自己做的衣服上身后并不比国际大牌差,既舒适美观又花钱少,单位同事们都羡慕她有这门手艺呢!至于设计服装嘛,那更不用担心了,□□十年代服装的发展和变迁历史在学校可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全部都记在李素兰的脑袋里,各个时期流行什么款式的服装那是信手拈来。一句话,李素兰不干这行简直就是辜负了老天爷的美意,拿着金饭碗讨饭吃。

        “阿婆,我们先去看看布,再去买部缝纫机,我想在家里练练缝纫手艺。”李素兰和郑阿婆手挽手一起到了百货大楼。

        “行,年轻人就是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年轻时不仅去京城有名的店定洋装,还常找老师傅做旗袍,那会的衣服质量可好了,我们身高差不多,回头我从京城带几件我年轻时穿的旗袍给你,改改应该能穿。”郑阿婆说起衣服来满面笑容,神采奕奕。

        女人就没有不爱美丽衣裳的,只有有条件,都喜欢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李素兰这会儿下了决心,以后就靠做服装生意赚钱当大款了。

        “阿婆,那太珍贵了……”

        “几件旧衣服,还珍贵,兰子,你再拒绝阿婆要生气了,是不是嫌弃阿婆穿过啊,那些旗袍好多都只上身一次,我放在樟木箱子里收得好好的。”郑阿婆佯装生气,打断了李素兰的话。

        “那我就不客气了,阿婆,谢谢!”李素兰俏皮的朝郑阿婆做了个鬼脸,不再说客气的话。

        “这才是好孩子,二楼卖布,我们上二楼!”

        两人到了二楼卖布匹的柜台,看到靠窗户的一角大姑娘小媳妇排着长队,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的确靓”布料不要布票,敞量供应”一块白色的牌子顿在二楼布料柜台边,两个营业员在柜台里剪布开票十分忙碌。“的确靓”就是“的确良”,在粤市这边一直叫“的确靓”。

        “怪不得这么多人排队,原来的确良不要布票。”阿婆笑着和李素兰说,“我不喜欢穿的确良,不透气,但的确良经穿又不起皱,颜色也多。”

        “我也一样,不过家里布票不多的,买的确良穿得久些,棉布不经事。”李素兰看到牌子,才猛的想起现在买布是需要布票的,1983年12月才在全国取消布票,而现在才1981年的2月,还有两年多才会放开纺织品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