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七章-第2/3页
即便婆婆掩饰的很好,她也知道婆婆最喜欢的孩子是小姑,最看重的则是小叔。也是,和喜好读书的小叔比起来,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丈夫就是一个纨绔子弟,确实不如小叔讨人喜欢,怨不得婆婆偏心。
还记得婚事定下来后,母亲和父亲生了好大一场气,怨父亲只见了贾赦一面就将长女许嫁。可是父亲后来曾私下里和自己说过将自己嫁到荣国府的缘由,原来十几年前祖父受到奸人诬陷致使全家发配岭南,当时是荣国公为祖父奔波查证,最终使得祖父沉冤昭雪,后来荣国公夫人和自己的母亲先后有孕,一次酒后父亲和荣国公约定若是一男一女则结为夫妻。
后来父亲外调,这件事就再也没有人提过了,直到现在荣国公为长子提亲。
自己本就是个安分随时的性子,知道了是这么个缘故,更是安心待嫁,甚至还反过来劝慰母亲。
母亲一是担心贾赦不学无术,好好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正是读书上进的年纪,偏他不读书不习武,整日斗鸡走犬,甚至还隐隐有他贪花好色的传言流出。二是官眷们大都知道荣国公夫人偏心幼子的事情,怕将来荣国公夫人将对长子的不喜延伸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受婆婆磋磨。
直到出嫁前夕,母亲还抱着自己大哭了一场。
不知是因为自己在婚前做足了心理准备,还是传言误人,婚后虽然丈夫却如传言中所说不喜读书习武,却也不是那般不学无术整日走马章台的浪荡公子,反而温柔体贴,屋里除了两个通人事的通房外再无旁人,对自己也很是尊重,凡事有商有量。婆婆虽说对丈夫不如对小叔和小姑,却也事事依着规矩,虽然免不了让自己立立规矩,却也说不上苛刻,日子倒也过得。
等到小叔和王家的小姐成亲,婆婆也并没有对弟媳王氏另眼看待,自己也就更没什么可计较的了,安安心心地做贾家妇。
直到后来公公病了,婆婆的心思就全放到了公公的身上,连规矩都不怎么让她们两妯娌立了。
再后来公公药石罔治还是去了,婆婆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对待小辈越发慈爱宽容,比起之前身边总是围绕着七八个人伺候,变得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或是读书写字或是弹琴画画,婆婆给自己找了许多事情打发时间。
甚至将后面的东大院给变成了京里有名的花园子,每年都有许多人盼着府里举办赏花宴,婆婆对着那些未嫁人的小姑娘们尤其大方,每年的赏花宴结束后都允许参加宴会的小姐每人挑一盆花带走,这些年下来,都成了惯例了。
所以现在即便婆婆特意打发人让她过来一趟,她心中也没有什么紧张感。
“昨儿晚上我看老大的脸色不对,可是时间太晚了,就没有留下他问问情况。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是家里的还是外面朝堂上的?”苏青将茶杯轻轻放到了雕海棠花的小几上。
沈氏见婆婆问了,也不曾隐瞒就直接说了出来:“因为我弟弟补了缺要外放了,瑚哥儿就不能再跟着他念书了,老爷就想着让他去家学里和族人门一块念书去。”
家学?苏青听到这里,扬了扬眉毛,她怎么把这个事给忘了,从贾宝玉和秦可卿打闹学堂就能知道贾家族学有多不堪了,不说学好了,不学坏就不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