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年夜饭



晚上吃饭之前叶老太特地和了一大盆面粉,  如今并没有所谓酵母粉这样的东西,面粉发酵一般都是放在温热的地方进行自然发酵,这样做出来的面食难免会带一股酸味,  味道并不是很好。

        所以叶家选择了另外一种发酵的方式,那就是在面粉里倒入适量的酒和白糖。

        如今的粮食酒里含有适量的酵母,  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代替酵母粉,  而白糖也是一种可以加快发酵速度的调味料,并且加了糖的馒头口感会更松软香甜。

        在叶老太的搅拌下,面粉和酒水混合物渐渐凝结成絮,一直到盆里面絮变成面糊的时候就可以盖上一块布将其放在院子里。

        等第二天早上叶老太再将盆端进来的时候,  盆里的面糊已经完全呈现出蜂窝状。

        这种情况就证明面糊已经发酵完成,可以往里面倒入新的面粉进行新一轮的搅拌,随着叶老太的动作,白中透着微黄的小麦粉洒在面糊上,稀疏的面糊再次凝结成面絮。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揉面了,  叶老太在案板上铺上一层薄薄的面粉,  然后把盆里的面絮倒上去,经过不停的拉伸,面团逐渐变得光滑且蓬松。

        将光滑的面团放进盆里,  她伸手把湿润的布扯过来重新盖上,这是为了保持面团的湿度,  紧接着端着盆将其放在火炕中间,  大约等一刻钟盆里的面团就可以醒发成功,  成功的标志是面团涨大一倍,  同时表面会出现很多蜂窝状孔洞。

        叶大嫂几个这时就可以挽挽袖子上前帮忙揉面,她们都在手上涂了一层猪油,这可以让面团不至于沾到手上揪不掉。

        她们将面团搓成长条,  用刀切成等大的小剂子,然后团成相似的小圆团,每个都有掌心那么大。

        叶母边揉边说:“咱们这儿的规矩就是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等一会还得在馒头上用茜草水点上一点红点。”

        这是在给褚绪风解释。

        茜草是一种常见的小草,将其碾碎后滤出的汁水可以用来染色。

        叶瑜手里也拿着一块面团,这是刚才叶母见他好奇特意揪下来给他玩的,但他并没有玩,只学着他娘的手法将面团团圆,然后把光滑的一面拍在案板上。

        等所有的面团都做成馒头生胚的时候,叶母就取来茜草汁,用手将其点在馒头上,点完红点之后的馒头看起来别有几分可爱。

        整整齐齐排列在盖帘上的馒头生胚各个都有成年人掌心那么大,顶部略圆底部平滑。

        灶台上的锅已经烧起了水,叶老太此时把蒸屉放在锅上,然后在蒸屉上铺了一层被水打湿的布,挨个将馒头放进去,每个馒头之间相隔一指的距离,如果不这样做,当馒头蒸熟后,它就会粘在蒸屉上,硬要拿下会导致馒头皮和蒸屉粘连在一起。

        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暄软香甜,一掰开就能闻到浓郁的小麦香气,吃到嘴里的时候还略带着白糖的甜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