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学校建成



老坑村。

        “哐哐哐啷,  哐哐哐啷——”

        挖掘机的声音昼响夜响,然而村民们是毫不介意。

        声音吵闹,  休息不好?

        不可能,  他们恨不得这声音响个不停。农村人白日干了一天的活,晚上是倒头就睡,睡眠质量高得很呢。

        自学校动工以来,  村民们每天干完活,就跑到学校工地里帮忙。因为正值农忙季节,  徐支书就用村里的钱请了好些工人来干活,  有了村民及隔壁几个村庄村民们的无偿加入,学校建设速度极快。

        “记紧喽,  质量才是第一位!”

        “学校是建给咱们娃娃的,你们千万得把好质量的关,  绝对不可以偷工减料!”

        “不要急,不要急!哎呀,时间来得及!”

        这几句话是徐支书常挂在嘴边的,  他每天都得去学校工地上转悠。有时就跑到山上去,  到处找可以移植到校园的树木。

        不仅是徐支书,  每个村民都是如此。

        今年的冬天没有往年冷,不过还是下了几场的大雪。

        当冬日降临,  大雪皑皑,大地铺上一层白棉被之时,村民们这才依依不舍地停工。

        入冬后便是农闲。

        村民们聚在礼堂里,围坐在火堆边烤火,七嘴八舌地畅想着学校盖好后的样子。

        等徐支书拎着小火笼,悠哉悠哉地来到礼堂后,又砸下个大消息。

        他用已经烧焦半截的小木棍拨拨铁炉,  不紧不慢说:“咱们开春后修路,同样用挖掘机,到时候从后山庙那儿直接修到公社里。”

        后山的庙,其实就建在大王山左侧的半腰上,从村里到这个庙中有条长满野草的羊肠小道。听村里极老的老人说,当年逢年过节之时,村里人有些人都会拎着香烛贡品,到庙里去拜拜。

        这庙其实是座古庙,有上千年的历史。寺庙中还有一棵银杏树,县志记载银杏树乃八百多年前寺庙中不知第几代的住持亲自栽种。

        这位住持曾经在洪水来临时救济县城的民众到寺庙避洪,用县志上的话来说就是功德无量,后来这位住持在银杏树下圆寂,这棵银杏树也就成为了寺庙的“圣树”。

        因为寺庙地处深山,当年香火还算旺盛,后来随着战乱四起,寺庙也就慢慢荒废了,唯剩几个避祸的和尚。

        而几十年前那会儿,寺庙因为偏远,常年没有修缮,等里头最后一波和尚也死去后,就压根没人愿意走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那儿,这座没多少人在意的云清寺才逃过一劫。

        程宝珠当时在和徐支书聊天时听他谈起这座寺庙,便急忙建议道:“叔啊,这庙你可得千万保存好喽!修归修,千万别改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