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姜汤面



船只渐渐远去,  四下又是一片黑,连对岸人家的灯火也全都熄了,河上的水鸭也陷入深眠。

        阿夏提着食盒坐回到窗前,  伸手将窗户关上,移过床边上的架子灯,  才捧出食盒里的面,还是温热的。

        盖子盖的很严实,还拿绳线给捆起来,  阿夏边笑边将绳子解开,  很浓的姜味扑面而来。

        这碗面的浇头很多,肉丝、蛤蜊、河虾、豆腐皮、荷包蛋、腊肠、笋丝、黄花菜,  这样的一碗面也只有大过年的时候,  大人才能花这么多的心思去准备一碗面。或是坐月子时,  那姜汤面才有这么多的料。

        说它费心,  是因为做姜汤面,不是直接往锅里下姜炒,  而是得先熬姜汁。选上好的老姜倒黄酒煮沸,再切片晒成干。拿口砂锅来,  放点水再往里头扔姜片,  花上数个时辰去熬姜汁,  这样做出来的面才会有醇香的口感。

        图省事把姜榨成姜汁,  虽然口感也不差,但吃起来总不如上头来得好。

        先炒料,  再放姜汤,用镇里人家自己做的米面煮,  喷香浓黄。

        阿夏看着这碗如此费心思的面,  一时心中五味杂陈,  撑着脑袋不知道想啥,良久才动筷子。

        面里的荷包蛋,吃起来有股姜味,不是汤渗进了蛋里,而是煎蛋的时候特意放的姜末,这又叫姜鸡蛋。可能不爱吃的人光听着就觉得怪,但对能吃姜的人来说,姜汤面里头加姜鸡蛋才够对味。

        吃了蛋,再夹起一筷子黄花菜来,特别滑。这黄花菜山里头长得不多,都得爬过几个山头,才能摘一篮子。晒干后更是没多少,存在那要不是有客估摸着也舍不得吃。

        豆腐皮镇上卖的很贵,一斤要半两多的价,晒干并不容易,却很补,镇里人家也只有送礼或是家人生病时才会买点来,平常吃得并不多。

        可是阿夏看着碗里的豆腐皮,堆起小尖,她很慢地搅着,本来没什么胃口的,也一口一口全都吃完了。汤也没剩下,不同于花椒的麻,辣椒的辣,姜汤喝起来是辛的,全喝完背上都起了层毛汗。

        对着凉的人吃了很好,肚子暖和起来,只不过大晚上躺在那睡觉时,左思右想地睡不着。

        阿夏侧过身胳膊拢着被子,眼神落到一旁挂着的孔明灯上,她垂下眼皮,又翻过身,拿被子盖住头。

        最后掀了被子,起身下床,蹲在床边的柜子前翻找了一通,拿出自己用的画具和扇面,还有些丝线,抱着来到桌子前。

        点灯开始画,盛浔喜欢绿,她就画了几株斜枝的竹子,这倒不费工夫,且楼下有太公做好的扇骨,明日起早去把它安上就好了。

        最费时辰的是底下的络子,她打得很尽心,方胜状的打好后,又拿过绳线开始编,连打了数来个才收手,梅花、柳叶、象眼块等加起来总共有六个,收进旁边的绣箩里。

        一听外头的鼓声,都已经到了三更天的时辰,要是这时打开窗户看一眼,天也有些蒙蒙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