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16章-第3/3页
原来来人是储仓府知事孙大,此人见人下酒的本事一向炉火纯青。李正人如其名,普通人家,其貌不扬,但四十多就成为沧舍舶司,手段可想而知。孙大立刻点头答应,又让下人松送来备好的银两,笑道“李使安好,小小薄礼,不成敬意。”
李正身后的下人上前接过,望着几十人搬运木箱,问道“孙大人,可是哪里需要赈灾?”
孙大回道“正是,这每隔一段时日就运送。”
“今日倒是有些急了。”
木箱是普通材质,李正随意看了几眼,不过是粮食布匹,但孙大没有让码头的脚夫搬运,而是储仓府的官差。只是官差都是有拳脚功夫的人,怎么搬运木箱颇有些吃力。他不动声色作揖道“孙大人忧心百姓,乃江山社稷之福。在下就不耽误大人了,待完事儿之后,府内备酒静候大人。”
早就听闻李正此人行事作风颇为古怪,软硬不吃,全凭心情,不过没有品级市舶司,还不是得看储仓府的脸面。孙大眼下巴不得他赶紧离开,回道“多谢李使,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都察院彻查户部账本不过半日,却是什么蛛丝马迹都没发现。皇帝一向疑心,又下令彻查户部底下其余各部。崔皖恩早已跪在宣和殿外几个时辰以正清白,皇帝来到门外,将手中的奏折扔到他身上问道“江宁逃荒的百姓都被拦截在京城数百米外了,朕竟然不知。半年前让你户部拨款一百万到江宁治灾,为何只有三十两万两?朕看你这户部尚书是当腻了。”
崔尚书慌忙爬到了中间道“陛下,臣冤枉。银两是拨下去了,可是沿途经谁的手,臣也不知,此事太子殿下可以作证。”
赵未泽不慌不忙道“父皇,此事儿臣知晓。崔大人为了赈灾之事忙了许久,各项银两的出入皆详细记录下来。眼下先解决江宁问题,儿臣愿出十万两作为赈灾银两。”
皇帝赞许了太子的仁义之心,让户部追回消失的七十万两银子,并重新拨五十万两银子到江宁,由镜栙司负责押送。
天色渐渐暗下来,景王府刚挂上灯笼,商元就看到赵未修拿着两把剑回来,提着灯笼凑近问到“王爷,此剑妖气冲天啊。”
剑柄撇开灯笼,剑出鞘三分,灯火瞬间熄灭。赵未修笑道“商元,凡尘世俗哪有鬼神之说,不可乱说。”
“今日有人在茶楼放出月簇的消息,会不会是司阁的人?”
赵未修冷笑一声,抬眼时灯笼里烛火又亮了起来,“不管是谁,东宫该易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