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有感而发,震耳发聩-第3/4页





        谢小九来了精神。

        “我去向张县令汇报此事,先向泸阳吴家订制一百架水转筒车,在小九上京这段时间,先将荣州开荒的山地里,铺排好水转筒车。”

        谢七见秦小满连筒车在哪里做,都替他们安排好了。

        一下子也有了干劲儿。

        “秦公子,小姑姑,我们先告辞了。”

        秦小满笑着目送他们走远。

        目光转移到章夫人身上,就见章夫人笑吟吟地盯着他。

        “公子不让小九借机向天子提出,让泸阳吴家承制水转筒车的请求,我还当公子对董家高抬贵手,原来拖延时间,就能做成此事。”

        秦小满知道章夫人是个聪明人,也没打算瞒着她。

        是的。

        从泸阳拉着水车回京,半个月的时间。

        足够整个荣州的河道里,该安装水转筒车的地方,安装上吴家承制的水转筒车。

        到时候,只要荣州府衙的奏折呈报上去。

        天子对比董家木制品的工艺和价格,再亲眼验证完吴家承制的水转筒车的效果。

        董家除非赔本赚吆喝,不然只有乖乖放弃的命。

        他是不拿国家大事开玩笑。

        可吴家承制水转筒车的事唐姑娘都让唐家帮忙了,他没道理把送到嘴边的鸭子再放飞。

        “公子,你一首诗外加几句话,哄得小七和小九团团转,真的是……”

        章夫人一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言语来形容。

        “狡猾?”

        秦小满提示了一句。

        见章夫人赞同地点了点头,他也不以为耻。

        “看到公子如此狡猾,谢家的未来交付于公子手里,我也能安心了。”

        章夫人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枚巴掌大的青铜质地的令牌。

        “谢家有志子弟,皆已迁往剑南道,等他们来找公子,若谁有不服,见此令如见族长,不服者,皆可除族。”

        这么贵重的东西,秦小满自然是塞到怀里,贴身放好。

        为表示重视,还特意拍了几下,保证不会掉了。

        章夫人见状,团扇掩面轻笑,话题猛地一转。

        “公子,你所作的那些诗,其中不少能够激发文人墨客们的爱国情怀,更能凸显出你的才学,只是口口相传,终究有限。”

        “不如再将平日里有感而发的诗全部印刷成诗集,可以让你的诗在民间流通,在文人墨客当中也能有一席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