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问鼎-第2/4页





    “皇上心疼满人,自亲政起,就不再让满人上前线打硬仗,所谓的满洲八旗,末将看来,恐怕还是吹出来的名头居多。”王屏藩也不屑道。

    吴三桂摇头:“满洲人,打仗还是有一套的,摄政王带进关的那批人,现在大多已经成了军中将帅,他们还在,满八旗仍不可小觑。”吴三桂年轻时为崇祯皇帝镇守辽东,也曾参与过松锦之战,对当时的满洲八旗印象深刻,或者说,心理阴影极大,直到现在,他仍不觉得自己有了可以反抗满清的力量。

    刘玄初笑道:“王爷过虑了,八旗或许实力尚存,却也未必就能震慑天下。不说远的,李定国两蹶名王,孔有德和尼堪手上的八旗军,比之现在的八旗如何?”

    吴三桂沉吟道:“当要强些,不,是肯定要强些。现在的满八旗,大概多半都没真上过阵。”他还真没去想过这个问题,或者说,他想过,但没去思索这里面深藏的意义。

    “论武力,现在的满人,比之两宋的女真、蒙古,那是拍马难及。”刘玄初微笑道,“满人能鲸吞天下,靠的可不只是武力。”

    见众人目光都朝他看来,刘玄初精神大振,指点江山道:“摄政王当初率军入关,满人近十万,加上附庸的蒙古人和汉军,可谓兵强马壮。豫亲王南下,肃亲王西征,英亲王北上,带的可都是满八旗为主的部队。可如今呢?”

    “王爷您这里,墨尔根大人所部不过三千。洪经略那边,洛托手上的满八旗也堪堪五千。卓布泰那边,同样不过数千之数。咱们这个大清,现在可是靠着汉人在打天下。”

    “王爷,各位大人,可知现在这满洲八旗,还有多少丁口?”刘玄初笑道,“学生掌管着王爷的文书来往,虽然朝廷不曾对外透露过具体数额,但学生还是从甲申以来的历次战报中大致推算了一下。满洲青壮,现在不过五万之数。”

    “入关以来连战连捷,但十几年下来,骑射无双、勇武无敌的满洲人,快要在不断的胜利中亡族了,哈哈哈……”刘玄初阴恻恻道,“就算现在这五万满洲八旗依然勇武善战与其先辈们一般,呵呵,即便他们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这次在镇远,博敦这些满洲人的表现大家可都看到了。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王爷,各位大人,现在的满人,没了我们汉人的支持,还剩几分睥睨天下的勇力呢?这所谓的满洲八旗,真就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么?”

    众人不自觉呼吸加重,刘玄初问出了大家都在想,但下意识就想要去回避的问题。确实,满洲八旗已经多年未曾大动,现在的满洲八旗,还是黄台吉多尔衮时期的满八旗吗?至少,从济席哈带去镇远的满洲人来看,中原大地的花花世界似乎已经磨灭了他们自关外苦寒之地带来的勇武与野性,而没有了这些的满洲人,难道还不可战胜?

    “皇上几次下旨,命令满八旗不得轻动,即便出征,也只以监军为要。何也?一者满洲人死不起了,二者,皇帝和满洲大人们也知道满八旗现在不一定中用了。朝廷现在对王爷等汉人将领既用且防,一方面高官厚禄加以笼络,一方面以八旗武力进行震慑,更数次要求王爷屠城自污,无不是对王爷戒备深重的体现?一旦满八旗战败,呵呵呵,朝廷还有何手段可用来威慑王爷呢?”刘玄初抚须笑道。

    吴三桂皱眉不语,在座的虽然都是自己人,刘玄初这话也太过露骨了些。他不说话,夏国相却是忍不住了,颤声问道:“按先生的意思,朝廷现在,并无实力对我等如何?”

    刘玄初微笑不答,反而对吴三桂道:“三秦之地,据山川之形胜,多有精兵良将,祖龙、高祖、太宗等皆以此为根基而兼并天下。学生看那永历天子非人主之像,满清非我中原之人,中原之主,自当有德者居之。王爷,鼎之轻重,似可见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