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魂归西卫



阙:

礼义廉耻有经纬,忠勇仁义留百世,

人人颂来事事写,哪知皆是苦肉计。

宋谦早已在文华殿等着高见离,老太监小李子见高见离进来,高声喊道:“喧!高见离觐见!”说完走上前来迎上高见离,带着进了殿。

宋谦站在伏案后,见高见离行礼,挥了挥手,说道:“高将军不必多礼!”

对死亡的恐惧与对皇权的敬畏,让高见离惶惶不安。

宋谦看了一眼高见离,问道:“当前局势紧张,高将军我大卫该当如何?”

“靖魏之战愈演愈烈,可能会殃及池鱼,身为大卫之将,微臣定马革裹尸,护我大卫河山。”高见离慷慨陈词道。

“高将军,你也知道,嫁祸之计,本就是北靖威逼利诱下的无奈之举,现在静瑶公主生死不明,南魏岂会.....!”宋谦说到此处,故作停留,等着高见离的反应。

高见离闻言,扑通跪倒在地,请罪道:“罪臣万死,未能保护好公主,让大卫陷入两难!”

宋谦见高见离已知其中利害,转而宽慰道:“高将军也不必过于自责,人算不如天算,也许这就是我大卫之命数。”

如此一说,更让高见离无地自容,头重重的磕在地上,痛哭道:“主上,祸因罪臣而起,若能解此危局,罪臣死不足惜!”

眼前的一切让宋谦也忍不住动容,如此忠臣,千金难还,若是能有他法,怎能忍心如此,长叹一声,无奈道:“高将军,若以你一颗人头,换我大卫一线生机,可否愿意!”

高见离又一次重重地磕头在地,高声回禀道:“罪臣,万死不辞!”

宋谦赶忙上前两步,扶起高见离道:“古有樊於期,今有高见离,若是我大卫能够转危为安,寡人必为高将军立碑写传,后代世袭公爵。”

高见离本想跪地谢恩,只是宋谦双手托着,只能躬身谢恩。

宋谦看事已明料,便亲自将高见离送至门口。

高见离再次谢恩,转身告别后,突然又回身,刚要准备跪拜宋谦,宋谦不明所以,怕高见离是有了悔意,立马一把拖住,赶紧说道:“高将军还有未了之心愿?寡人定不负所托!”

如此一来,高见离更是感恩戴德,方才还犹豫要不要贸然把家中门客推荐入朝,现在宋谦如此厚恩与自己,也顾不上门客是否愿意,说道:“主上,家中偶得一上宾,此人有神鬼莫测之才,通天彻地之能,当下我大卫急需人才,若主上恩允,莫将愿保举此人入朝为官。”

宋谦没想到此时高见离依旧想着大卫,想着自己,对自己刚才的小人之心,惭愧不已,更是感念高见离的忠诚而有了恻隐之心,可转念一想,现在已成死局,退无可退,准了高见离所凑后,让小李子替自己送高将军回府。

回家途中,高见离脑子逐渐清醒了过来,想起来昨晚樊易博临别嘱托,不是后悔刚才自己冲动之下,丢了性命,反而惊讶樊易博的料事如神,更是笃定自己刚才的所做之事。

两月前,樊易博陷入沉睡自愈,高见离奉命探靖魏两国战事,途径黑荡山,突遇大雨,刚好进山洞避雨,见樊易博尸体,虽然气息微弱,但依旧有气息。

也许两人之间的相识只在一瞬间,也就在那一瞬间,高见离有了恻隐之心,将樊易博带回府邸,细心照料,更是找了不少名医为其诊治,却始终不见起色。家人多次劝说将樊易博丢弃,可高见离始终觉得那样等于谋杀,

终究是下不了决心,犹豫之际樊易博历经九九八十一天后,醒了过来,高见离惊喜不已,总归是没有做出让自己后悔之事。

樊易博休息几日,身体机能稍有恢复,本想就此告别,但高见离一再挽留,因而到了现在。

昨夜高见离心中莫名沉重,带着酒找到樊易博想听听这位局外人的看法。当樊易博得知高见离劫掠公主,夜闯城门之事后,虽然不至于过于惊讶,但也忍不住感叹因果、缘分之玄妙。

一夜畅谈,樊易博预料此事虽为胁迫之事,但现在已成死局,解铃还需系铃人,而高见离也就成了解开此局的不二人选。

回想着樊易博嘱托,不可轻言生死,高见离本来没放在心上,现在想来樊易博早已料定主上会借自己人头一用。

刚才血气上涌,爽快答应,但事已至此也已无力挽回,还是早些料理后事为要,想着催马回到府中,直奔西院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