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出山(五)-第2/3页
只有像孙世禄和曾乙,万三光这样位居指挥使之职的才在卫亲王亲军都指挥使司留在兵选司案牍库中一卷文书上留有一个名字和职位,也仅仅如此罢了,他们是没有户帖的。
夏宗孝五岁封王,不久之后便有了三卫亲军,这在大秦历代都是无前例可援,大秦封王爵一般都是在十六岁之后,就是太祖那朝,也从来没有幼龄直接封亲王了。
若皇帝有意封一位皇子为亲王,都是先封了郡王之后,再让这名皇子入朝各部学理政事,待到行冠礼之后才会与朝中重卿商议,封亲王爵,这都成了不成文的常例了。
只要一位皇子以郡王之尊入朝理事,那朝中大臣们就知道了,皇帝有意让这位皇子封藩建国,裂土封王。
然而大秦历代亲王都是在行冠礼之后才封的亲王爵,封爵之后半年之内也都就藩了。他们的亲军护卫都是在就藩之后才在自己的藩国募集亲卫的。
像夏宗孝这种以幼龄封亲王爵而且封爵之后就有亲卫,还在汴京滞留十数年,这种事情是没有先例的,而汴京作为天下首善之区,商贾集散云集之地,江湖豪侠往来频繁,为了防止宵小作乱,对于人口排查往来是比较严格的。
卫王三卫不管是正军或者军馀都精壮无比操练得当,走起路来都看得出来手底下是有两下子的,单独外出往来,就时常会遇到京兆府和巡查院的差役们上前盘查,为了避免麻烦误会,孙世禄就报请夏宗孝给亲卫们制作了这一块腰牌就成了他们对外的凭证。
而且,这块户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
卫王府富庶,汴京尽人皆知,卫王府在汴京有不少产业,如布行、粮行、茶铺、杂铺等等。
凡是王府自己的产业铺面对于卫王三卫的亲卫们都自有章程。凭着家中人丁口数寡众,每岁元旦佳节之际,可以在王府下的粮布行凭户牌支取相等人份的赏例。
大体是每人每岁可以扯花布五尺,细米一斜,还可以在寒冬腊月王府下辖的碳行以低价购入煤炭以供烧用,就是平日买卖花销在王府下的产业内都比寻常人的便宜不少...
户牌精铁铸造沿着边缘往里有一圈凸出的繁复精美的刻纹,正面用隶书刻着持牌人的名讳,体貌特征家眷组成,住址。背面中间刻着一个大大的卫字,左上角有一行行云流水的小字“大秦卫亲王亲军指挥司”右下角则刻着铸牌的年月以及匠人名讳。
如今上边同样沾满了泥灰,但上边的图样花纹文字却依旧清晰可见。
夏宗孝拿着被泥灰遮掩了原本光泽的户牌细细的看着:吴裘,泰顺二年生人,蓄须方脸,左目下有一星点黑痣...父母高堂具在,妻吴刘氏.....育有三子一女...人丁八口...户址三卫坊蔡河边坊桥旁左侧第三户...
看至育有三子一女时有一块不大不小的干泥正巧黏在了上边,夏宗孝皱着眉头小心的将其扣掉,露出下边的字。
清清楚楚详细明尽,还真是个大家庭啊人丁八口,高堂具在儿女饶膝其乐融融...
这名叫吴裘的领头亲卫不解的看着王爷为何突然翻看起自己的户牌,还愣神的的盯看了许久,神色复杂。
就在吴裘还要张口说些什么的时候,夏宗孝开口了,目光从户牌上移开,看着眼前风尘仆仆的亲卫,又慢慢的看向他身后同样疲惫却站立如松的弟兄们。
“右相?朝廷?皇帝?天下百姓?”夏宗孝将吴裘的户牌攥在左手中,伸出右手的衣袖轻轻耐心的擦拭着。
一点点一点点,一个字一个字,衣袖满是泥灰可吴裘的户牌却在阳光底下泛着精铁的光芒,与他身上同样精铁铸造的锁甲一比光亮无比。
夏宗孝又细细的看了一遍...父母高堂具在...育有三子一女...人丁八口确认在没有泥灰将其遮挡这才满意点点头的笑了,重新看向吴裘声音平稳淡然:“他们信也好,不信也罢!与我何干?”
“可是...”吴裘急了,圆脸急的通红,左目下的黑痣好似都变成红色的了。
“可是右相已经把白...王妃满门下狱,他若不信上报朝廷!朝廷和皇上也不会相信殿下的说辞,何况...王妃女扮男装从军,欺瞒朝廷皇上,这都是杀头的重罪,您还要娶王妃,这...这...朝廷..皇上..都不会认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