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71章 杨应龙播州竖反旗 李化龙再调支罗军1
杨家土司,是武陵山区存在历史最长的土司。唐朝僖宗乾符年间,南诏人占领播州,掠夺唐朝人口、牛羊、物资,太原府阳曲县杨端率杨、向、成、赵、尤、娄、梁、韦、谢、令狐十族子弟请缨抗击,赶走了南诏军队,与苗群居、与苗同化,扼守关隘、建城播州。同时,杨端在播州城北五十里之遥的群山峻岭兴建海龙囤,囤粮囤物,作为危难时刻退守之地。唐朝因功封杨端为播州侯, 其他姓氏头领均为将军,子孙定居播州、抗击南蛮、抵御西蕃,管理苗人、经营苗地,世袭罔替、代代相传。经宋至元,杨邦宪主动纳降,被元世宗封为播州宣慰司,管辖苗人区域十九个地方土司。传至第二十九代杨应龙,把海龙囤经营得更加坚不可摧、万人莫敌的独立王国,内设王宫、军营、街市、校场、作坊等,绵延十数里,容纳数万人生活。后来清代诗人赵翼作诗赞叹“四围斩绝徒无门,上有宽平可驻军;扼险敌过唐夹寨,攻坚几费李摩云。”
嘉靖皇帝大丧期间,杨应龙召集大家商议反叛朝廷之事。他端坐在土司圈椅上咬着血红的牙根说,卡巴龙杨可栋已被重庆府折磨而死,此仇不报,枉为人父。
长子杨朝栋绰号变色龙,捏着拳头劲鼓鼓地说,血洗重庆、踏平四川,为卡巴龙报仇。
原来,杨应龙大兴武备、扩充海龙囤的事情被告发,重庆知府徐可求令他“前来听勘,备述情由。”杨应龙称病不敢去,派二儿子杨可栋代父前往,去即羁押,拷打问罪,屈死大牢之中。老二杨应虎绰号笑面虎,冷笑如刀地说, 反了,反了!天下不是他朱家人买了的,我杨家人照样做得皇帝,一定做得更好,更得民心。
老三杨应豹绰号索命豹,狠狠敲着桌子激愤说,想我杨家一门,在播州历经唐、宋、元、明数朝,朝朝被人利用,朝朝有人冤杀,历来朝廷都不把我们当人看,服徭役、纳税赋、征兵丁,北伐蒙古、东剿倭寇、南防诸越、西备土家,司民苦不堪言,地方怨声载道,皇帝只顾炼丹,奸佞玩弄朝政,此时不反, 更待何时?
老土司杨烈共育四子,老四杨应熊为幺儿子,绰号花斑熊,性格最为谨慎, 心机最为深邃。他打望一眼大家说,反叛明朝是应该的,但是称帝有些危险, 会招来天下人共讨,还是先称王稳妥。等江山稳固、半分中原之后,再称帝也未迟。
杨应龙绰号霸王龙,虎背熊腰,威严可畏地再一次询问大家,“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成功,我们可以同享富贵;一旦失败,就会诛灭九族。
妻弟张延狍鼓着眼睛说,要诛就诛,要灭就灭。如果忍气吞声地苟活一生, 不如轰轰轰烈烈地拼杀一场;不求富贵一时,也留英名千古。同时,我们还有坚固的海龙囤作为后备之地,即使战败,也可以坚守十数年。
其实,杨家祖先早就预计和朝廷迟早有一战,从杨文开始,历代大肆扩建海龙囤,加固各处关隘,到杨应龙时期,不仅完善了王宫、后宫以及议政殿的建设,还建立了养马城、养畜城、军械城和兵营,是一个完全彻底的准独立王国。杨应龙环视一眼大家下定决心说,而今蒙古、倭寇刚息,朝鲜半岛又衍生内乱,明朝军队大都前去弹压,同时支罗土司早生异心,其他土司亦怀鬼胎, 正是我们起事的天赐良机。如果此时不举,必然后悔终生;此时一举,定有成功希望。所以,从今儿起,播州土司改为播州国,与大明朝分庭抗礼,各自为王,各自为政。封杨朝栋为太子、杨应虎为前锋将军、杨应豹为左翼将军、杨应熊为右翼将军、张延狍为殿后将军、张氏为王后,同时封侯氏、周氏、袁氏、何氏为贵妃,全国大闹三天,上下同庆、官民同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