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节伯颜



1333年,妥欢贴睦尔在上都即位,是为元惠宗,又称元顺帝。元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

元顺帝以伯颜为右丞相,燕铁木儿之弟撒敦为左丞相。不久又封撒敦为荣王,伯颜为秦王;又让燕铁木儿之子唐其势袭封太平王。但是,两年后即1335年,撒敦死,伯颜杀唐其势,并杀燕铁木儿之女、当朝皇后,独掌朝政。其后,伯颜还当上大丞相,使侄儿脱脱统率宫廷卫队,众大臣更加敢怒不敢言。

1335年十一月,他联合大臣彻里帖木儿力主罢科举,“皇上,臣认为取消科举已经刻不容缓,汉人不能在朝为官,这样一来可以永久的压制汉人。”众官员互相交目,新上任的左丞相撒戈拉位列出行拱手“皇上,臣认为伯相此举不妥,如今汉人与朝廷予盾已经恶化,取消科举臣认为会更加激化朝延与汉人之间亲和”伯颜宽袖一摔声色厉色的叱到“撒戈拉你是何意,汉人低下卑贱岂能与我蒙古贵族同列朝廷之上。我看你是收受汉人的交钞了吧?”而后傲娇的拱手“请吾皇准奏”大殿一番沉默,元恵帝皱起眉头思虑良久,“伯爱卿,如此会不会激起文儒哗变”“皇上,大可不必担心汉人反抗,汉人天生儒弱天天只知道文酸,如果这些文酸能够强国的话,我蒙古大军岂能统治,事实证明要强大必须要有绝对的军事力量。”“臣附议”中书省新晋参知政事脱脱拱手附和,其他官员左右相对随后出列便纷纷表示“臣附议”“皇上臣还有一事请奏”伯颜露出了胜利的微笑链接上奏,元顺帝面色沉静“伯爱卿请奏”“皇上臣要求汉人不可拥有兵器不可学蒙古”“准奏”

1337年,元政府下令,禁汉人、南人执兵器;有马者缴官;又禁止汉人和南人学习蒙古和色目文字。又下诏令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访司及部府幕官之长,均用蒙古、色目人。伯颜命令:北人殴打南人,南人不得还手。伯颜还主张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大殿一片哗然。

同年湖广行省一小郡城称之为路,设总管,辖郴阳。路总管王都中字元俞号,号本斋,福建霞浦人,王都中,劝儒乡赤岸(今州洋乡赤岸村)人,生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父积翁。都中幼住大都(今北京市),拜著名学者许衡为师。至元二十二年,元世祖以荫录都中为少中大夫、平江路总管府治中,赐给平江(今江苏苏州市)田8000亩,独院房屋1座及全家南迁“驿券”[1]。

元贞元年(1295年),就任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所属昆山县有掉换官田案8年未决,他调阅案卷,澄清事实,使被告伏法,部属都敬佩他年轻有为。任满,升浙东道宣慰副使,他秉公执法,先后查处金华县丞、县尉贪赃受贿庇护杀人凶犯,严惩余姚县恶霸张甲。大德四年(1300年),调任荆湖北道宣慰副使,奉命赈济灾荒。他跑遍穷山僻壤,发动灾民生产自救,同时申报朝廷拨粮十万石,救活灾民数十万人。

至大二年(1309年),改任江淮泉货监,改革货币,铸造铜钱。不久,调任郴州路(今湖南郴县)总管。郴州地区是瑶族、仡佬族与汉族杂居区,民族隔阂较深,有械斗恶习。都中恩威并施,大办学校,聘请名儒执教,促使民俗好转。时茶陵一富翁死后,小妾欲占遗产,诬陷入赘女婿藏匿玉杯、夜明珠,州吏受贿包庇,株连达800余人,宣抚使将此案移交都中查处,他深入调查,

发现州吏目以下受贿共达十一万五千余缗,案情终于大白,诬陷者和受贿官吏均受到惩(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六月)赴路由通议大夫任路总管。至今己为官近二十四年。这天高皇帝远的日子到也严谨快活,王都中原配周氏,系参知政事周文英(苏州人)之女。八个儿子:王畛、王、王畦、王畇、王畊、王畋、王畸、王畹。孙男七人:王祐,王祺,王禧,王礼,王禋,王,王祎。此路总管老来得一子唤叫王禅,此子天生聪慧,力大无穷,今年刚好满六岁却书经贯通,总管府邸宅规模宏大.位居于北湖旁侧,-凌波的湖面平静而微荡。王总管一家正泛舟于湖面,雕龙刻凤的画舫漂浮在水面,画舫阵阵嘻戏如何不叫人羡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