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解困首先要准备好知识获取的途径



其实这都是梦境,最后都是空的,我时刻提示自己。

不过也无妨,现实和梦境中的场景看似不同,其实背后显隐的逻辑都差不太多,顶多差别在貌似不同只不过是因为你看到的只是不同。

当年高二的困境,就在于知识获取既然已经不能靠躺平来蹭老师的助力,想要避过后来随着雪崩而崩的结局,那就得积极开始自救了。

如果当时是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我有足够的信心即使是因为前一个结点自断一手一脚半个脑袋的情况下,也能在足够的一年多点的时间下,靠着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来自我治愈和超越。

别问既然互联网这么有用,那为啥现在学渣还是学渣,并没有实质的减少呢,

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决定性的是种子,环境就是资源,对真正改变有意义的是种子的改变。

除此之外,环境好并不是真的好,就像慈母多败儿,二代多坑爹一样,环境优厚了用得不好反而是烈性毒药。

没有互联网的资源,学校师亲的环境又不堪托付,自己又病入膏肓,

这个时候的节点下,有点循环无解啊。

万事皆可有破,区别只在于你抓不抓得到。

波斯的鲁米说过,伤口是光进入的地方。

德国的尼采说,那些不能杀死我的,都会使我更强大。

前一个是陈述句,后一个是臆想,就像圣斗士里说同样的攻击方式对黄金圣斗士第二次就没有用了一样,现实中人们总是无数次倒在同样的攻击方式下一样,即使包括强大的历史上的帝国,所以后面这句鸡汤的成份太多。

顺手再说一段,我对很多翻译的质量和如实度都抱怀疑态度,所以如有可能,都会尽量去找原文来对照。

上面的两句,尼采的原文好找,鲁米的波斯文原文不太好找,先尽量上点原始材料给有考证爱好的朋友。

尼采的那句

德文:Wasmichnichtumbringt,machtmichst?rker.

英译:Thatwhichdoesnotkillme,makesmestronger.

中译:那无法杀死我的,让我更加坚强。/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鲁米的那句

波斯文:暂缺

英译:ThewoundisthewheretheLightentersyou.

中译:伤口是光进入的地方。/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其实不仅仅是这里提到的几句,几乎所有思考性强的东西,看翻译过后的会初期省事,而后期一旦回顾前期阅读时感到有疑惑或者感觉不通畅的地方时,只要你能找到原文,然后你就会发现,卧槽,原文说的这么明白或者明明那么明显的暗示,翻译怎么就会翻得这么差,甚至是不说人话呢。

不要说另外一种语言我也不会啊,你有兴趣就完全可以只用基本的学习和查字典的方式,就完全可以在基本不会误读的情况下了解清楚你疑惑的这部分意思和上下文。

而且,前面也已经强调过了,语言就是逻各斯的本体之一,说到这,我又差点想吐槽曾经很流行的语言哲学还是在多数上是重复前人的见解了。

其实不仅是外国人的东西,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凡需要那么点智慧的,也是一样。尤其先秦的东西,作为现代和古代中国人,看到先秦的原文时都能做出大不一样的理解,更何况看外国人的东西。

顺便吐槽一句,多数非英语的东西,英译多数要比很多中译要准确很多,这里或许有些深层次的人为的东西,不去多谈。

再返回来说我们现在要说的东西。

不仅是在这个结点,身在何时何处,都需要有破局的智慧和勇力。

我退出梦境,重新查阅了一下当时的外部助力环境,对多数人来说,当时和很长的时间段内,能用可用最方便的大概也就是图书馆了。

当时的图书馆要想办张能像成人一样使用的借书证的条件似乎还不够开放,不考虑找关系这样的偏门,能正常办理的就是少儿馆的借书证了,这个资源不太够用,解决思路有风险啊。

以前遇到过一个销售,销售说他们和别人的不同主要在于主动性,同一件事不同的应对,结果也就不太一样。

先办个少儿馆的借书证吧,如果你对书籍的使用足够有效,书馆这样地方的工作人员总要比其他地方的人友善度要好一些,能转到成人馆的可能性会有,即使不成,也就是要准备要多耗些时间吧,毕竟荀子劝学篇都感叹过终日所思不如须臾所学的高成本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