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豫州脱困



洛阳边上的一座小城,正是往南方去的必经之路。在进城的两边城墙上,贴着陈庆之的通缉悬赏令。城门口,一队官兵拿着陈庆之画像,正在核对每一个进出城的行人。

因为查的仔细,以至于进出城方向的老百姓都排起了长龙,个个怨声载道。也有不少小商贩,干脆就地做起了生意,使得城门口俨然是一个闹市。

叫卖声、质询声、喧哗声、鸡鸭叫鸣声,参杂着风不时吹起来的黄色尘土,使得所有人心烦意乱,却又不得不忍受。

一声“阿弥陀佛”悠扬的传了过来,声音不大,但很有穿透力。城门口一大众人听的真切,都微微一愣,彷佛心被抚摸了一下。在大家集体停顿了一下后,随即又继续喧哗起来,头都没抬一下,就像什么都没发生。

一位身着灰袍的僧人,从黄土飞扬的进城路上,缓缓的走了过来。只见他,神情平静,身材消瘦,眼中净是悲天悯人,嘴唇上,还长着一撮尘世间的小胡子。

他单掌行着佛礼,手掌间,挂着一串佛珠,另一只手,手掌在下,大拇指抓住一个紫色的铜钵。黄土没有迷着他的眼,喧哗也未曾入耳,他在一边低头念着阿弥陀佛,一边静静的等待检查入城。

后面的阿弥陀佛声,众人已不再有丝毫的理会。嘈杂间,僧人来到官兵身旁,官兵头头一把扯着僧人的胳膊,把他拉到自己眼前,喝问道:“和尚,叫什么名字?从哪来?到哪里去啊?”

“阿弥陀佛!回官爷,贫僧了尘,来自嵩山少林寺,师从达摩主持,应约前去豫州,为一大户人家驱灾祈福。”僧人平静的回道。

“看你与南朝逃犯长得有几分相似,你这个僧人不会是剃光头,假扮的吧?”另一位官兵拿着悬赏画像,凑过来,对着僧人比划且戏虐道。

“阿弥陀佛!如果贫僧能让官爷交差,贫僧愿意跟官爷走。”

听到僧人这样说,官兵们都很意外,不由的打量起僧人来。而旁边的老百姓也很诧异,都在窃窃私语,看着官兵们如何应对。

官兵头头回过神来,一巴掌巴在拿着画像的官兵头上,把他打的一个踉跄,喝道:“像个屁啊!人家是达摩禅师的弟子,一看也是佛法高深,随便一个人,剃光头能像吗?”喝完,还不忘踢上一脚。

“我也是随口说说而已,又不是当真。”那个官兵摸摸头,又摸摸脚,委屈的说道。随即他又转身对着僧人说:“快走快走,和尚,别在这里捣乱了!”

其他官兵和一众老百姓哄堂大笑,僧人脸上没有丝毫的变化,单掌低头行了一个佛礼,平静的说道:“阿弥陀佛!谢官爷放行,贫僧告辞!”

说完,僧人不急不缓的往城内走去,后面,很快又恢复了一如既往的喧哗。

豫州,应该准确的称为北豫州,是北魏的边境城池。原先的豫州被陈庆之攻占,现在属于南梁,叫南豫州。北魏为了面子,新建了北豫州,也是用来抵御南梁的进攻。

在距离北豫州十余里的路边上,有一个茶寮,是来往客商的歇息打尖之处。茶寮中,有有一支商队正在喝茶歇息,为首的是北豫州富商李元年。李元年是一名药材商人,年近五十,从小饱读诗书,待人和善,长得也是和善,一缕胡须衬得气质不凡,一看就是一位儒商。

茶寮的外墙上,也贴着陈庆之的通缉悬赏令,不久前,一伙专门捉拿陈庆之的官兵,路过此地,因为毫无进展,心情不好,

就责骂了茶寮的伙计。

伙计也是一肚子的火,此时那位叫了尘的僧人走来,向他化缘一碗茶。伙计刚好把火发到了尘这里,挥舞着手里的擦桌巾道:“没有,没有钱,哪来的茶?”说罢,还要上前赶僧人出去。

“阿弥陀佛!打扰了!施主。”僧人平静说完,施礼后转身离去。

“且慢!”说话的正是富商李元年,他站起身来冲着僧人示意,道:“大师,且慢,在下李元年,想请大师喝杯清茶,还望大师赏!”

了尘看着李元年殷切的眼神,点了点头,就来到李元年桌前,道:“阿弥陀佛!谢施主,贫僧了尘,谢施主赐茶。”

“大师请坐!”

“阿弥陀佛!恭敬不如从命!”了尘坐了下来。

李元年示意身边人给大师倒茶,茶倒好后,他又伸手对了尘道:“大师,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