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御用模特
上海,英国丝绸商威廉安排的晚宴之上。
现在的白晓宇已经在洋商圈子之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人气,那样假模假样的洋人见到他,也总会竖起大拇指,由衷称赞一句:“白会长,白董事,真是年轻有为,幸会幸会!”
如果不是为了张氏丝行以及整个苏城丝商的生意,白晓宇根本懒得与他们往来周旋。
这群家伙远渡重洋来到上海,全都为了一个利字,骨子里全都是贪婪冷漠的家伙,表面上的热情客套,多半是伪装和工具。看透了这一切,白晓宇却不能说破,至少暂时,还算是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
比如说在今天的晚宴上白晓宇就无意之中听到了一个十分有用的信息。
即使是高价收购苏城生丝,伦敦的服装制造商们的利润依然十分丰厚,新富层出不穷,那天晚上回去之后白晓宇就在琢磨,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服装原材料,张氏现在也有足够的财力和实力,为什么不抓住这大好机遇,由产业链上游向下游扩张呢?
当天晚上白晓宇就向苏城发了电报,张远山第一时间赶到上海见他。
白晓宇将自己的想法跟张远山做了大致说明。
张远山点点头:“一切就按照白会长的意思办吧,以后经营管理上的事情您就无需再跟我商量了,需要多少银子,直接告诉我一声即可。”
白晓宇笑道:“张大东家信任白某这另当别论,公司经营管理必须遵循相应规章制度,这一点不可儿戏,你是东家,我是股东,遇事还是应该坐下来好好聊的。”
“张某怎么着都行,就一切按照白会长的意思办吧,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就好。”
“那好,那即将成立的张氏服装厂,我们两人一起筹备,我来负责购买机器聘请专家及技工,你来负责建厂招聘。”
“没问题,只是又得辛苦白会长远赴英国了。”
“呵呵,有六小姐相陪又何谈辛苦呢?”
接下来的两个月,白晓宇带着张青黛第三次远赴英国伦敦,他要为即将开业的张氏服装厂采购机器设备,顺便再从伦敦带回一名技术顾问和两名生产熟手。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就行。
张氏服装厂成立之后,第一件服装产品很快问世,一时间,整个上海为之震惊与欢呼。《申报》和《上海新报》分别以“扬眉吐气!华人的第一件现代服装闪耀问世!”和“青年才俊再起大手笔,剑指现代服装纺织业!”为标题报道这一盛事。洋商圈子也议论纷纷,他们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苏城丝绸商居然有能力自己创办现代化的服装厂生产现代服饰,着实让他们刮目相看。
第一批服装所采用的原料自然是张氏丝行生产的苏城生丝,基本都是采用“青黛“品牌,于是白晓宇干脆将这个女式服装品牌命名为“青黛”。
此时的上海十里洋场,华灯通明,金碧辉煌,百乐门、仙乐斯,灯红酒绿、莺声燕语,霓虹闪烁。
构成这副欢乐不夜城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便是身着锦衣华服的名媛贵妇。
这些名媛贵妇整日与洋人打交道,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之中耳濡目染,对于传统的服饰样式开始不满足。
更时尚、更有档次、更显身份的服装才能收获她们的青睐。
也就是说,这个奢华的十里洋场对于高品质女装的需求市场极大。
在白晓宇的极力说服之下,张青黛才同意担任这批女装和旗袍的主设计师,
她的眼光自然异常出色,服装刚刚上市,便被抢购一空。
白晓宇乘胜追击,马不停蹄地安排生产第二批女装。
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又想起来另外一个绝妙的主意。
上海外滩一家咖啡馆,白晓宇和张青黛面向而坐。张青黛一边品尝咖啡,一边饶有兴致地望着白晓宇的眼睛。
记得第一次刚看见白晓宇的时候,她只是以为他是一个稍稍有点能力的纨绔子弟,却没想到,他的能力如此出众,别说是在苏城,即使放眼整个上海,也是凤毛麟角,而且,与他相处的这么长时间,她还发现他文采出众,身手不凡,还很风趣,最重要的是,他对她虽然表面上总是捉弄和揶揄,但实际上却无比关心体贴。
真是一个千年不遇的宝藏男孩!
白晓宇的嘴角再次翘起一个玩世不恭的弧度:“怎么?美女是不是想跟我告白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