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奏折提交上去,朱厚照就回去补觉了。

        弘治帝也知道为难了孩子,并没有强制他连议政和午朝都参与,只是一个早朝,先让他体验了一下,就招来一封挑战祖制的奏折,闹得他也有些哭笑不得。

        看得出小太子是有起床气的,可奏折说得也并非全无道理,寅时候朝,卯时上朝,不光他这个小孩子受不了,有些年纪大的朝臣也扛不住。

        可对于素来恪守礼教的重臣来说,朝纲祖制就是规矩,小太子尚未成年,就有胆子挑战祖制,若是等他长大真的继位当政,那还得了?

        才旁听早朝一次,就提出要取消早朝,这个先例万万开不得,一旦开了,那以后谁知道小太子还会有什么惊人之举,这种昏君暴君的苗头,还是尽早在萌芽阶段就捂死,万万不可助长其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君臣相得的确是佳话,可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君臣的利益是相对的。

        君强臣弱,君弱臣强,但凡有能力有魄力的大臣,都不希望自家的皇帝是个强硬派,否则皇帝一句话,大臣跑断腿。真正实干的臣子,最怕皇帝异想天开的主意。

        比如,何不食肉糜?

        大臣们不怕皇帝没主意,就怕皇帝乱出主意。任性的皇帝,远比无能的皇帝对大臣们的杀伤力强大得多。

        哪怕小太子提出改变早朝这事,其实对几位都五六十岁的内阁大佬有好处,可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非常不妙的征兆。

        皇帝依循祖制,表示他会在规矩范围内行事,让大臣们可以用规则来约束皇帝的行为,不至于太出格。

        可这规矩一旦打破,只要有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这是暴君的苗头,危险的征兆,一定得掐死在萌芽期。

        所以就算有利于他们,阁老们也不敢接受,开这个先例。

        弘治帝听他们一个个慷慨陈词,说得“有理有据”,小太子不过是提议早朝推迟两个时辰,却像是捅了个马蜂窝。

        他有些疲惫地揉揉额角,叹道:“朕今日身体不适,就先散了吧。”

        几位阁老正准备力劝皇帝,不可纵容小太子,没想到皇帝突然告病要休息,他们也不敢说不,只得先劝皇帝保重身体,方才忧心忡忡地离开文华殿。

        从小太子旁听早朝,到皇帝告病,让他们隐隐感觉到有件大事正在皇帝父子间酝酿,关系到整个大明王朝的未来,让他们不得不提起心来,苦苦思索对策。

        果然,文华殿议事提前结束,当日的午朝也临时取消,甚至连下午的经筵侍讲也暂时不开,众臣只听说太医去侍奉皇帝,至于皇帝的身体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

        一向勤政的弘治帝突然“请假”,让群臣震惊之余,终于开始正视小太子提出的问题。

        早朝,真的有必要那么早吗?

        祖制,真的就一点儿不能变吗?

        前朝成化帝怠于朝政,别说开午朝,连早朝都经常不开,以至于朝政被万贵妃和宦官把持,结党营私,险些让成化帝绝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