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全真无奈去,南宋有人来-第2/3页
“不敢!只是那民生多艰。本就屡遭兵事侵袭,正是休养生息时候。若是今日战乱再起,不知又将死掉多少人。”李志常苦心劝道,只是他这话儿萧凤实在是听得太多,都已经听腻味了。
她满脸冷笑,讥诮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为何不问那鞑子,为何他们还要屡屡兴兵?西夏全国夷灭,金国也是不复所存。如今就连那南宋也是屡遭兵祸,百姓深受其苦。依我看,若非这鞑子贪心无比,如何会有这般事情?今日里我兴兵起义,正和天理、亦有民众欢庆。以有道伐无道,岂有失败之理?若因你这一句弃了这天下百姓,那我才是猪狗不如!”
顿了顿,萧凤不免有些鄙夷:“你师尊尚有矢志维护百姓之志,然而你却只有口舌之能。不得不说,你实在是远逊长春真人多矣。他虽无定鼎天下之心,然而却有护佑一方之能。你虽有怜悯众生之心,却委实太过糊涂、不识人心之变。莫非你当真以为那鞑子乃是什么圣德之君?若是你师尊一死,我看你那全真教少不得也会被灰飞烟灭、道统不存。”
被这般挤兑,李志常虽是哑口无言,神色不免有些迷茫,劝道:“但是民生多艰,还请萧统领三思而后行。”
“自然如此!只是眼下正值战争,无法脱身。”萧凤:“还请道长原谅我无法相送!”
“既然如此,那我这就告退了。”李志常见到萧凤如此表现,已然明了对方心志坚决,绝非常人能够动弹,不免有些悲哀。
他此次前来本是想要劝阻萧凤,以此消弭一场杀戮。然而他被萧凤这一辩驳,却不免感觉困惑,险些丢了修持之心,只好就此败退。
…………
潞州城中,昔日里用来赈灾救民用的常平仓早已经开来,里面满是堆积成山尚未脱壳的米粟、小麦。
这些粟粒、小麦本是王权从当地百姓征收而来的,农民辛苦一年一半以上的粮食都在这里,而在经过三五年的积累之后整个仓库都已经被完全堆满,角落边上更是偶然有老鼠的声音传出。
即便如此,那王权也丝毫没有开放的意思。
按照来自蒙古的命令,这些粮食乃是军粮,是专门用来大军南下用的,断然不能用神作书吧其他用处,就连这里发生诸如洪涝、干旱之类的灾害,也丝毫没有打开的意思,其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蒙古而服务。
然而在萧凤来到之后,这里就被下令打开,并且由萧星负责。
无论是和“恒盛毓”交易、给赤凤军军士派发的粮食,征集城中百姓民力所需的财物,都是从这里来的。
如今,在萧星还有她身边三十余名士兵的监视下,那些民夫一个个走了进去,将装满粮食的麻布袋抬出,装入旁边准备就绪的马车。马车之上,一袋又一袋的粮食垒成了小山,沉重的重量压得车轮咯吱吱神作书吧响,甚至就连前方的驮马也不得不张开嘴,吐出舌头好将身体的热量通过舌头释放出来。
旁边更有上百位铁骑守着,他们全都是身着厚重铠甲,一对冷冽目光自头盔缝隙盯着忙碌的民夫,唯恐这些人暗中做了什么手脚。等到马车装好之后,上面的车夫就挥舞手中长鞭,催促眼前的战马快些赶到沁州,好能够让正在前线战斗的赤凤军能够及时得到供应。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不远处,亦有十数辆马车走来,马车之上挂着“恒盛毓”的字样,旁边则是萧月。
在这个人手匮乏的时候,她们只好亲历亲行,以免事情不会出现错误。在旁边士兵的指令下停下马车,自其中走出了五个人来到萧星身边。
萧星也不抬头,随口问道:“马车里面装的是什么,数量多少?”
“十年光阴,没曾想一晃而过。你们两人也已经长大了。”见到这娴静少女的模样,为首一人将蒙住脸的斗笠丢开,缓声说道。
萧星顿时惊起,轻轻一抬就见到一个熟悉身影,当即叫道:“叔叔,你们怎么来了?”
“国事飘渺。索性我这身武艺也未曾退步,所以就来了。”
近乎成熟一样的模样,不免让江离感叹岁月之变,以至于昔日里那般灵动活泼的娇俏女童,竟然变成今日这执掌一州后勤的娴静女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