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火热的天堂岛-第3/4页



用不了多长时间,只要几场湿润的雨水滋润,这些经受过烈火焚烧的森林就会重新焕发生机,焦黑的大树抽出嫩芽,厚厚的森林灰尽带来了丰富的营养,让无数的绿草茁壮生长。

不用管它,几年后又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完全看不见曾经遭受烈火焚烧的一点儿痕迹。

至于农耕区那就不客气了,伐木队那是见树伐树,每个伐木小组由10人组成,一边伐木,一边刨树根。

每个小组每天的定量是两根大树(需要达到一定的直径标准),达不到直径标准的也需要伐倒,刨出树根,但这些劳动量不计入定量,哪个小组任务区内小树多,哪个小组就算倒霉吧,这个没办法。

基本上每个伐木小组上午一根大树,下午一根大树,不但需要伐倒,而且需要砍掉枝杈,锯成规定长度大木段,刨出树根,这个工作量并不小。

尤其是刨树根这活儿,真的非常累人。

好在人多力量大,近三千人的伐木队展开一起干活,一天就能伐倒600多颗大树(低于标准的小树不算在内),优秀的小组最多一天能够伐倒5颗树,平均的伐木组也是3颗大树。

为什么大家干劲儿这么足?

一来是因为优秀的伐木组每天都可以有肉吃,这是奖励的一方面,大约占10%。

二来是表现优秀的伐木组,综合评价很可能拿到优+或优,这就意味着在两年的包身工期间,总体评价“优等”。

按照评比规则,这部分优秀者可以优先选取属于自己的土地,优先入伍,优先招工,优先得到提拔,成为村镇小组长,民兵班排长,优先招聘村镇警务人员,获得劳动模范等荣誉,获得上级嘉奖等等。

正是有了一系列的评比奖励措施,天堂岛近10万劳动大军干劲倍增,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这让劳动效率和拓荒成果极大的提升。

而这里面,蕴含着董杰和东港建设指挥部一干人等的心血,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极大发挥。

而东港拓殖的先进经验,也第一时间总结并且得到推广,让包括新西安在内的新兴城镇获益匪浅。

董杰可没有忘了自己是殖民地部大臣,而不仅仅是东港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无论东港还是新西安,这两座新兴港口城镇的建设成果,都有他无法抹煞的一份功劳。

在东港近10万移民中,有超过1.33万的自费移民,占比接近15%。

这都是一些较有经济实力的华人移民,来到东港以后,可以不用履行两年包身工的劳动责任,凭借优惠政策获得大量土地。

相应的,这些土地全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需要他们自己拓荒,伐木,刨树根,平整土地,修建灌既水渠,修建房屋。

收获的粮食也好蔬菜也好,放牧的牛羊也好,每年要交纳三成土地收益所得税,这几乎是农民,牧场主和种植园主的唯一税收。

大唐王国的税收可不容耍滑头,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胆敢偷税漏税面临的就是倾家荡产的严惩,这是铁律。

所以,整个东港从城市到乡村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干场景,不论是包身工还是为自己宗族,这里几乎没有懒汉生存的土壤。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

在这么多的华人移民中,确实有一些好吃懒做的,欺善怕恶的,但是来到东港以后迅速的被教育做人,收敛了曾经的坏习惯。

在进入东港的移民中,有部分包身工好吃懒做,欺压良善,在评比中得到“劣”字以后,立刻从各种工作队被抽调出来,被打入“劣字队”。

“劣字队”每个人的衣衫上面都有一个大写的“劣”字,说明他们是最差的那一部分人,被所有人看不起,脸面全无。

“劣字队”伙食中一年到头看不到肉,吃的是最差的下脚料,例如菜帮子,土豆皮,混杂着碎石过期发霉的麦粒,只能维持饿不死而已。

除此之外

“劣字队”要干最脏最累的活,比如掏大粪,堆肥,挖沟清淤泥,开山取石,然后用铁锤将石头砸碎等等,而且“劣”字队有手拿皮鞭的凶狠监工,能够将他们折磨的生不如死。

不想干,那就是用皮鞭抽着你干。

这与评比“优”等队伍顿顿大米白面,天天有肉形成鲜明对比,傻子也知道该怎么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