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64后记-第4/6页





        而兽的逻辑,则在于“只有自己人的命才是命”——所以为了生存而杀戮是可以接受的。

        这套逻辑的问题出在如何定义“自己人”——这是一个可以很大程度根据需要随意定义,也可以无限细分的概念。

        一开始,艾伦将墙内的大部分民众视为“家畜”。但当他发动地鸣的时候,他说他是为了帕拉迪岛。

        虽然说是为了帕拉迪岛,但在最后他又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代表帕岛,抛弃了为帕岛的生存而战斗的耶派,抛弃了佛洛克——佛洛克所希望看到的踏平世界并没有发生,因为艾伦走到一半停了下来——为的是把他的发小阿尔敏推上救世主的宝座。

        而在他给三笠描绘的梦境里,他本来也是可以为三笠的一句话抛弃帕岛(包括女王)的。

        所以他心目中,真正核心的“自己人”,也许只有104,甚至只有三笠和阿尔敏而已。

        然而这终究也并不是三笠和阿尔敏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如果艾伦真的有好好征求过他们的意见,谁又会喜欢这样的结局?艾伦所给与他们的,也许归根结底只是他自己心目中的一厢情愿的私心而已。

        而这套逻辑更大的问题是,它无法带给任何人自由。哪怕世界上只剩下了同文同种的人,矛盾也依旧存在。血缘并不是和平的保障,艾尔迪亚人之间仍爆发过历时千年的巨人大战。假以时日,艾伦和阿尔敏的后代也许依旧会同室操戈(好吧,艾伦没有后代了)。杀戮不会停止,每个人都无法幸免,世界只是变小了。

        很显然,谏山创可以同时理解这两种逻辑——但它们显然又不可能都是对的。那就只能通过将它们放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炼蛊,看看最终谁会胜出。为此他还特地赋予了那个世界巨人之力,也许就是想看看,当力量不再成为实现目标的局限时,有没有可能光靠理论的思辨,来找到可以弥合这两种极端理念的真正“真理”呢?

        可惜,那个被他理想化,戏剧化处理的“力量”,也许才是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根本原因。

        现实中,无论是吉克还是艾伦,都无法完全践行他们的理念——没有巨人之力的吉克不可能给全族绝育,只能自己身体力行,顶多影响身边的一小部分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除了让自己默默消失在生命的长河中,掀不起一丝水花。他和他的后代所让渡出的资源很快会被愿意生育的同类所占据,世界不会因此有任何不同。

        而如果没有地鸣之力的加持,艾伦这样指望通过牺牲大部分人来为少数人让渡生存空间的行为只会被群起而攻之——历史早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在现实世界里,大多数人所能接受和践行的,还是介于“神”与“兽”之间的“人”的道路。

        所以对于最初的那个问题——“有利益冲突的时候,牵涉其中的双方应该怎么办?”——除了“你死”和“我死”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答案?

        一个属于人类的回答,也许会是:为什么会有利益冲突?

        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解决利益冲突?

        我们能不能扩大资源的范围,让它能满足所有人,以此来化解这种冲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