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胫甲要牢固!矛尖要锐利!”说话的人字字铿锵有力。
接过百夫长递来的长棍,跪下的人站起身,“可是阿该亚大人,我没有胫甲。”
往年的新兵可不会说这么愚蠢的话。
“你会有的。”
阿该亚应付道,作为城务百夫长的他每天都很忙,比如接下来他就得去找城务官商议新季度的安排。
城务军的集合场就在费琉恩城的广场旁,在穿过小门走到广场前,阿该亚停下了,他要确认胫甲是否牢固。
大地之神赐予在其上的生灵活力,赐予在其内的生灵坚韧,而在其下,则是死亡的地盘。
战士爱护自己的胫甲就是珍惜大地的恩赐,胫甲牢固者必能捷足如疾风。
重新固定好胫甲后面的皮带,阿该亚从一旁的士兵手上接过头盔,他可以离开集合场了。
城务官办公的地方就在广场另一头,集合场对面,五百步就可到达,普通士兵或许不用在意装束,但阿该亚是一名英雄。
这短短的五百步中数次有平民向他问候,他大都点头致意。
来到城务官的办公处,走进小屋,阿该亚把头盔放在门旁的小桌上。
“阿该亚。”小屋里正翻阅木片的中年人站了起来,“今年税季不容乐观。”
“是啊。”阿该亚走向书架,把一本书用双手递给城务官米安尼,这里面记录着城中的住户。
“谢谢。”米安尼同样用双手接过。
整个书架上只有这一本书,其他则是一叠叠木片或陶片。
“明年得申请新书了。”米安尼坐回位上,把书翻到倒数几页。
“不到两千户对吧?”阿该亚坐到一旁的凳上。
去年王攻下了一座新城,于是迁调了不少利亚利人去新地上耕耘。
“嗯...”米安尼没急着回答,直到他确定数字。
“年初迁走了三百六十一户,今天为止新增了一百二十七户,共计一千八百六十三户。”
这是城内住户的数目,大多数都是五六人为一户,少的两三人,多的七八人,周围村庄的住户不归城务官管理。
阿该亚暂时不说话了,接下来的计算不是他在行的。
“每人半品,那就是...”米安尼敲了敲桌子,“四千六百五十七又半品,七百七十六又双半卷。”
“伊蒂斯女神在上。”阿该亚感叹道,能在心中算出这么复杂的数字,只能说是米安尼深受智慧女神垂爱。
“女神在上。”米安尼合上户册,“按粮官那边的说法,我就给王报上两千五百品,三百卷,算下来每五口户是...”
阿该亚回到城务兵的集合场时士兵们已列队完毕,早上刚入伍的那个士兵也已把长棍一端烧成黑炭,磨出尖头。
...
“丰收在上。”一位老者合上双手对十夫长弯下腰,他的儿女们正把装粮食的陶罐、箩筐搬出来。
上缴的粮税中,有一部分是要献给丰收女神的,所以缴税的人都会如此。
士兵们把粮食倒入木车的车斗里,往年三户人家就能装满一车,今年得五六户。
收完这家,十夫长带队按划好的路线继续向前。
阿该亚随机在十个队伍间来回巡视着。
每个士兵都不能收他本人家的税,也不得有人多收或少收,任何觉得不公正的人都可以向阿该亚报告,然后交由暂代城主一职的三王子和祭司评判。
当年粮食产量如何粮官早做好了统计,只需按比例收,一般不会有太大偏差。
虽然是一百人收近两千户,平均一人收二十户,但一天不可能收完。
运辆的木车城里只有十辆,每一辆装满就要拉到粮官那登记,然后根据安排运到城中或是城外的粮仓。
城务官、城务百夫长、粮官、祭司,这四个便是每座城固定的不耕者,他们完全不用耕作。
有些城,比如阿该亚所在的费琉恩,利亚利人的王城,还有一些匠人,这些有特殊专长的人也和官员一样由税收供养。
结束半天的工作,士兵们到集合场吃饭,这些士兵只有在当班时才能吃公粮,平时还是吃各自家里的粮食,不过因为可以少缴点税所以当一个城务兵还是很有面子的。
如果想成为官员,那首先就得认识字,或者如阿该亚那样受到神的垂青,成为一个英雄。
阿该亚刚成年那天,有一只巨鹰袭击了当地村子,那鹰的双翼能遮蔽房屋,利爪可以抓起成人,在众人都惊慌失措时阿该亚站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