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首次逆转
墨非打进红球后,侧身回头看了看显示屏上的比分——71:1,微微点了点头,应该是对目前形势还比较满意吧。然后他踱着四平八稳的步伐走到球台下方右侧,再仔细观察了一下黑球的下球点后,就俯下身来开始进攻黑球了。墨非用了一个中高杆,击打出白球。白球碰到了黑球的侧上方后继续窜向左上方,而黑球在受到白球的碰撞后,向着左边底袋袋口移动而去。
一直全神贯注看着墨非击打这个关键球的唐轶,在视线随着黑球移动的过程中,表情突然有了一丝变化,眼睛也是不由自主地眯缝了起来。原来,他发现黑球的移动轨迹是乎有点不对,感觉像是墨非打厚了一点点,黑球的运行线路稍稍偏下了一点。黑非自己在出杆后,也是可能感觉有点不太对。出杆后就一直保持着击打时的动作不变,头部微微偏转,视线一直看着黑球、身子一动不动。
果然,黑球在还未进入底袋的袋角前一点点,就先碰到了底库,然后弹向了袋口的上角。黑球在袋口的上下袋角处连续来回反弹几次后,还是被弹出了袋口,黑球未进!而白球停下的位置,正好留下了进攻红球中袋的位置。
墨非看了看留在袋口的黑球,无奈地起身走向了自己的座位。
唐轶待墨非起身后,才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先观察了下球形:除了黑球在左边底袋袋口外,其余彩球都在点位;左边中袋附近有一颗单独的红球;有一颗右边边库的贴库红球,位于黑球点位平行的地方;粉球附近还有三颗挨得较近、互相有些影响下球点的红球。然后算了一下分,目前台面还有67分,再加上前面得的一分,只要一杆斯诺克、让墨非最少罚4分的话,就正好可以以72:71反超一分。唐轶在心里想好了整个进攻套路和最后的防守方案后,对自己暗暗说道:“这次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意外得来的机会!”
唐轶开始击球了,先轻轻一点打掉中袋的红球,然后利用进攻袋口黑球的机会,将母球走到可以进攻中间红球左边中袋的位置;再打进中台红球的中袋后,将母球拉回黑球点位附近;然后,再利用进攻黑球左边底袋的机会,一个低杆,将母球放到了击打右边边库红球最合适的位置。
这个红球虽然贴库,但由于距离袋口不远,而且母球走得非常到位,所以进球的难度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唐轶果断出杆,贴库红库碰袋角后掉入袋中。
打进红球后,母球却并未能走到设想中最佳的进攻黑球的位置,但也还是有个反角薄左边底袋的角度,这个角度与墨非失误的那个黑球有些相似,但比墨非的那个要更难,进球点要更薄。
因为进球的角度非常小,为了防止静电对母球和黑球的运行轨迹产生影响,唐轶此时让裁判将母球和黑球都清理了一下。然后,将黑球稳稳地空心打进。随后再打掉粉球最右边的红球和黑球后,选择了打走粉球正下方的那个红球,并将母球死死地贴住了粉球,红球则是弹边库后越过中袋一点停在了左边库附近。
墨非随后上台化解了唐轶的第一个斯诺克,然后双方展开了安全球的比拼。在经过4轮的攻防转换后,唐轶终于抓住机会,利用在此期间被碰到底库附近的黑球,再次做出了一杆高质量的斯诺克:母球钻进了黑球与库边的之间的狭小缝隙,最后一颗红球则留在了开球区内咖啡球的后面。
此时,母球想要避开咖啡球后再第一次吃边库的位置,距离底库边不远,这也就造成了理论上母球至少要通过三次或四次吃库,而且要加非常多的旋转及发大力,母球才有碰到红球的线路。但在加旋转、用大力且多次吃库后,母球的运行轨迹就无法精确保证了。
墨非面对这个难题,在思索化解方法的过程中,也是多次的摇头苦笑。整整思考了近三分钟,墨非才选择了右边库、左边库、右边库、顶库的四库解球方式来解,但母球在从顶库反弹回来后还是先碰了咖啡球,被罚了4分,而且还留下了红球的进攻机会。
局分此时变为了71:37,墨非领先,但台面还剩35分,已经不超分了。
唐轶看了看台面情况,要想清台虽然还是有一定难度,要求必须每杆的走位都比较精确才能完全连接上,但这些难度应该都还在自己的能力和控制范围之内。于是,也就不再墨迹,不再去想再去做一杆的方案,直接上手开始进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