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闲情雅致



不过师兄还是去拿了笛子。我们三人就坐在台阶上享受着下午的阳光,清风袭过脸庞,带来花的香味,陶醉的我们不自觉地跟着节奏摇头晃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

虽然那时我对于师兄和小师妹没有那么熟悉,但却是我记忆里最想要找寻的场景之一,后来的我们虽然有过欢乐,但都觉得不如此刻。

吃过了下午饭,我们就继续投入了学习当中了。我将那些算八字的专业名词背下,而后拿起了书来看,那时候觉得这本书就有些无聊了,因为全都是难懂的词汇,早知道回家的时候买几本书来看了~

道长师傅来巡查过,看到我们在兢兢业业地用功,便从兜里掏出了两根棒棒糖分给我和师妹,接过了棒棒糖的我和师妹都觉得是对自己的赞扬,不自觉更加用功了。

临近师兄的晚课时,我们短暂地休息了一些,和师兄聊着天。师兄问小师妹熟不熟悉山里的环境,小师妹摇摇头。我想来是正常的,师妹是个女儿身,跑得太远了总会让人不放心的,后来去县里读书就离开小山村了。

师兄提议明天找个机会去山里探个险,听到这我就精神来了,还记得师兄给我烤了兔子肉吃。可师兄说探险是去山里玩儿,而不是去吃饭的。如此我更加期待了,想要问问师兄有什么好玩的,师兄闭口不谈,说要保留一些神秘。

后来师兄去上了晚课,我和师妹闲得无聊就出了门,我拿着一把软剑教着师妹练习,虽然我练得不是特别好,但至少动作是记得的。师妹很聪慧,比我要好得多,不一会儿就掌握了太极一章的剑法。我们俩坐在台阶上吹着晚风,聊着家常。我问师妹为什么不姓黄,因为她是黄家村的,她说她跟母亲姓。我有些好奇,在大城市里都是跟着父亲姓的,在比较偏远的农村也有跟着母亲姓的?

小师妹的父母都很开朗,对待女儿和儿子一样,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胜过儿子。小师妹说家里有一本《穷养儿富养女》这本书,父母经常看。我想起封建礼教里的重男轻女,直到如今偏远的农村还是存在,师妹能得到这么好的养育而且不受白眼,很大程度是和读书有关系的。

那一刻我觉得读书是很有用的,便想要师妹也一起读书。可师妹年纪太小,连中文的日常词汇都没有掌握得很熟悉,我想着日后再来教着师妹写诗这些吧。

师妹也给我唱了儿歌,两只老虎。说实在的,我一直都没有记下两只老虎的歌词,不过听了师妹唱歌后不自觉地就记住了。师妹唱得很动听,她说她是班里的朗读带领者,参加过学校的朗读比赛,都获得过很好的成绩,说罢就给我展示了朗读的乐趣所在。我听着她的抑扬顿挫,脑海中不自觉闪到了古代诗人对着天空念诗的样子:鸿雁飞过,太阳躲在云层后面,云遮住了它耀眼的光芒,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烟壶,抬眼是望不到边的中国传统建筑,就连看不清的风也因相思而染上了形状…

心里有些期盼那样的生活了,不知道血色现在过得怎样呢?我打开了日记本,找寻着我们以前对于诗歌探讨留下的痕迹,看着她给我更改的诗歌,过了这么久的时间我又有了新的发现,我记录下的第一句“天若有情亦无情。”

这句话我记录时只觉得血色的双关用得特别好,然而现在当我再来看时,我却能够读出里面蕴含着的悲伤情绪,那并不是怨天尤人的,而是借着天来感叹世间万物无常,感叹着人情冷暖而半点不由人啊!

我想到随着时间的走过我会有更多的体悟和思考,

我觉得很开心。因为血色给我留下来的并不只是诗歌的方法,还有她的三观,我觉得对的可以留下,而错的我则会尽可能地去包容她,毕竟人无完人呢。

想着想着,师妹和我说话都没有听见。她向我诉说山里和县里生活的区别实在是太大了,家里连张像样的课桌都没有,睡的也都是硬板床。而学校里的设施都是很新的,做得都特别精致。

“以后我想去大城市,看更多的东西!”师妹举起了右手,似乎是在对着天空宣誓,我淡淡一笑,心里想着周末我要带师妹回凯里一趟玩儿,好让她更有动力去努力成为大城市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