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疑无路
包勉越来越灰心失望,他满脑子形形色色的现代知识,但他此时发现现代科学也不能帮他解围。包勉感到束手无策。
眼看着一天天过去了,空留下日深一日的惆怅之感,心情中没有丝毫欢畅,一味辛酸痛苦。
然而,别人呢,这个礼拜却过得好不热闹。张子正的自杀和下葬,就像洪水开了闸。大小报纸,连篇累牍地绘声绘影,抓住张子正的身世大做文章。
他们对这个死者百般辱骂,甚至不肯多费手脚把辱骂的词句推敲修饰一番,以至于互相矛盾,破绽百出,弄得张子正名誉扫地,臭不可闻。
这股浪潮也波及他的家属,沈琼莲算是首当其冲,大量的文章也做到了这位遗孀的身上。沈家这所房子成了一座巍然屹立的灯塔招来了一大批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记者的航船。
有一份小报,《水果日报》向这位未亡人提出,愿意付给她大笔钱,只要她答应让一组文章在她亲笔签名的题头下刊登出来,由编辑部冠之以总标题:沈琼莲自述与一个杀人犯的同居生活。
这样一个慷慨的条件却建到了白眼,沈琼莲气得说不出话来,然而这家报纸不愧为新闻界厚颜无耻的典范,毕竟挖掘到了沈琼莲第一次婚姻中的某些私事秘闻,拿来公之于众,也算是大有成就,仿佛获得了考古学方面的辉煌发现。
年少气盛的沈茂把这份小报的一名记者狠揍了一顿,打得他眼青鼻肿。狼狈地回到了该报的本地新闻编辑主任那里;费了好大的幕后斡旋之力,沈茂总算没被该报控告他行凶,没被逮捕法办。
就在这些无聊文人像乌鸦绕着腐肉聒噪的那一阵子里,开封府却是难得这样清静。
展飞燕和王朝重又料理起不那么伤脑筋的日常事务,只不过有时要为这个或那个问题作一点说明,以便圆满完成“沈富、李达、张子正案件”的正式公文。
对张子正的尸体解剖检查,郝思文进行得彻彻底底而又不痛不痒,张子正身体没有外伤,是中毒而死,毒药是鹤顶红。经过比对,现场遗留的瓶子和茶杯里都含有鹤顶红。
于是官府就准予发还张子正的尸体。
在包勉看来,仅有的那一点点可以勉勉强强接受的实情就是:张子正是立刻毙命的。
然而,包勉自己也承认,在这重重迷雾之下,他看不出这一事实能解决什么问题。
此时此刻,在一片昏暗之中,包勉还不知道这片迷雾很快就会消失了;张子正中毒毙命这一事实,即将成为一个清晰可见的路标。
得来全不费工夫。那是十一月四日,星期二,午后不久。
沈琼莲夫人是如何避过那班折磨者的精明耳目的,她没有细讲。事实就是,她没人伴送,也没人跟踪,就来到了开封府。
当然啦,沈琼莲一身素净的黑衣,戴着薄薄的面纱,用胆怯的口吻说,她有要紧事,求见王朝和展飞燕。
展飞燕似乎觉得最好让这位太太一个人去自怨自艾算了,然而,王朝觉得还是应该见见沈琼莲,看她想说什么。
沈琼莲被引领进来的时候,这位带点儿娇气的中年妇女,目光却是火辣辣的,即使隔着面纱也能透露出眼中的火焰。
王朝嘀咕了几句安慰遗孀的老生常谈之后,拉过一张椅子请她坐下。
沈琼莲开门见山。她声调中略微有点儿歇斯底里,说道:
“我丈夫不是一个杀人犯。”
展飞燕叹息一声。
“可是事实俱在呀,沈夫人。”
看来,沈琼莲不想正视那些活生生的事实。
“整整一个礼拜,我一直对新闻记者们说,张子正是个清清白白的人。我要求正义,你听见吗,大人?谣言将会跟着我,我们全家,我的儿子。一直跟进坟墓!”
“可是,沈夫人,你丈夫已经自己动手主持了正义。请记住吧,他的自杀,实际上就是自己认了罪。”
“自杀!”沈琼莲嗤之以鼻,忍不住一把抓掉了自己的面纱,恶狠狠向展飞燕瞪了两眼。
“你们全都瞎了眼吗?自杀!”
沈琼莲泣不成声。
“可怜我那丈夫是被人谋杀的呀,却没有一个人……”
说着就嚎啕大哭起来。
沈琼莲哭得十分伤心,展飞燕不安地望着窗外。
“这样的说法需要证据,沈夫人。你有什么证据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