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比剑-第2/3页
一老一少两人过招,已成两个极端,一缓一急,一轻一重。少年六剑连出,一气呵成,整个台上剑气纵横。
一招一式,都是名家风范。心不浮气不躁,出剑之稳,下手之狠,认穴之准,拿捏的丝毫不差。
沈关甲捏一把冷汗在手里,心下不住骇异,他实在想不到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竟能在剑术上有这般的造化。
一时左支右拙,全处于被动。一个分心,长剑再被少年真气一逼,荡得龙吟之声刺耳不绝。
沈关甲动手时取保守攻势,也因这个缘故,便一直处于被动下风,始终扭转不了局面,完全陷入危险境地。
姜终究是老的辣,依仗着太极的以柔克刚,以慢卸快,百招过后,渐渐将局势扳平。
少年虽剑法精妙绝伦,内力却远不及对手,毕竟没有多少临敌经验,何况太极剑法也绝对是精妙绝伦的,这时只能仗着速度快的优势取得个立锥之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话虽然很难站得住脚,但他确实能秒杀很多武学不到巅峰的人。
沈关甲内力占据优势,少年只能巧取,不敢硬拼。他近五十年的内功修为,远非少年可比。长剑在内力催逼之下,嗡嗡之声如龙吟凤哕,一剑朝少年小腹反切过去。
四面群雄看得入神,一时把呼吸都屏住。这不仅仅是一场精彩的对决,心细可悟之人也能从中学到一些经验。
少年没有改变招式,只是加了些力道,三剑齐出,间不容发,他没得考虑,也来不及抢攻对方的破绽,但他知道只要出手够快,就不需要任何巧招妙式,再平平无奇的招式,只要快到对手难以反应过来,那么就算遇到再阴险诡异的招式,也轻轻松松的化险为夷。
沈关甲成功逆转,眼看就要抢到先机,少年后发先至却抢在头里,迫不得只有变招守御。
两人相互来往,一发一收,一攻一守,剑气弥漫了全场,时不时的夹着劲流窜出场外,催得树枝竹叶,纷纷扬扬。破空之声,一浪叠一浪,响个不休。少年捏住剑诀,气沉丹田,剑法突然轻盈灵动,缥缈无定起来,仗着轻快灵动的剑法,迫得沈关甲弃攻转守,一时左支右拙,显得力不从心。
群雄开始两边倒评论,有人道:“要是沈老肯用杀招,一定能击败那少年,”
又有人道:“少年剑法纵横飘逸,镇定自若,想来定是未用全力,当是敬他年老,否则,只怕早就取胜了!”
也有人道:“未必,沈老未用绝活,只怕是有心要看少年有多少家底。少年内力较浅,不宜久战,那奇妙的剑法一用完,速度一缓就必败。”
群雄不论怎么议论,却不知是和谁议论,因为他们双眼始终不离擂台,生怕一转眼,就错过了一个精彩的对决。
诚然,沈关甲的剑法造诣确实逊于少年。
就剑之一道而言,最高造诣当属人剑合一。人剑合一者;剑随意转,招由心生,无牵无绊不在累赘,意在先而剑随后,所到之处随心随意,自在自如,心念所至剑意便在,此为剑道最高峰。
人剑合一,招在其心不在其表。要破解,须先破意。两者相斗,意强者胜,实已凌驾于诸般剑法之上。
但剑法的最高境界又并非人剑合一了,而是理论中的“无剑”,手中无剑,心中亦也无剑。到了这个层次,自身的意境修为已经达到缥缈虚无的境地了。眼中万事万物已然和谐,又何须再有剑?
同实力的高手对决,攻与防悬殊不会太大,不可能三两招取巧就能致命,更别说一招制敌。
沈关甲见这少年的剑法无常,速度更快。断难速胜,只得再次转为防守,见招拆招。
久战显然于少年不利,他内力不及沈关甲,一旦速战不下,久后必败。两百招过后,沈关甲慢慢摸清了对方的出剑方式,又渐渐成了平局,
沈关甲突然一招连出三剑,两虚一实,一虚剑诱敌左顾,又一虚剑将敌招引在半途,一实剑从对方腹部切去。少年反应不差,虽然不能识破对方剑法的虚实,但他的快剑生来就能破虚打假。既然看不出虚实,索性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
把剑尖对准他咽喉送去,此处刚好就是个破绽。
场上剑气纵横,场外人人目瞪口呆。如果双方都不愿退一步,少年不免开肠破肚,沈关甲也要将咽喉断送在少年的剑上。咽喉断了必死,腹部一剑未必送命,死拼下去,少年惨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