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六十六章染料



刘念答应了刘赟的请求,两人又去了缫丝厂。缫丝那玩意,刘念是弄不懂的,毕竟上辈子就算再信息大爆炸,非专业人士也接触不到缫丝的工作。

        再到就是染布厂,其实现在卫所最大的工作人员,还是染布。毕竟丝绸这玩意也不是人人穿的起的,但是布就不一样了,布的主要原料是棉花。

        其实棉花在两千多年前就传入我国了,只是只在新疆,广西,云南等地方种植较多,没有得到推广。棉花传入中原,也只是作为观赏性植物。到了唐朝,唐朝军队灭了西北的高昌,高昌(今新疆吐鲁番)是产棉之地,也就把先进的棉花生产技术传入了中原地区。

        棉花在宋、元时期虽然不是珍贵的物品,但是棉布却是重要物品,只有当时的贵族、大臣、皇亲国戚才有这样的资本穿着棉布衣服,平民穿的只能是麻布衣服。一直到了明□□朱元璋,在大明朝之初强制各地种植棉花以后,老百姓的穿衣也开始从麻布往棉布转化。

        到了明朝中叶以后,人不论贵贱,地不分南北,都穿棉布做的衣服御寒,北方的河南、河北气候适宜种植棉花,成为原料供给中心,然而长江三角洲一带棉纺织技术较高,成为了纺织业的中心。棉花由北向南,棉布由南向北,这样市场不断扩大,才逐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刘念看着眼前织布机,今天是因为刘禄大婚,工厂放假,不然这里应该是一片忙碌的。手织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而且织出来的布,这边还有重要的染布环节。

        也就是在处州卫所这个地方,其实是从种植到出成品,形成了纵向的一条生产链。兼容的越多,他们的利润也就能越高,现在一匹布也就大概二钱银子,如果染上色也就在三钱到四钱银子,价格和丝完全不能比。

        刘念想到这,又想到那一万两银子,这得让整个织布厂多少人多久的努力,才能赚的过来?本来自己都能实现财务自由,现在什么都没有,刘念一用力,差点把织布机给扯散架了。

        “妹妹,要不,咱们别看了?”刘赟意识到妹妹心情不好,赶忙阻止道。

        “别啊!今天难得,我可好好看看。对了,你让我来织布厂不会就看这些空空的机子吧!说吧,到底有什么事情求我?”刘念问道。

        “妹妹,你有没有什么新的染料方子?你也知道,你设计的麻花版,还有用雕版染布的方式让我们的布可以畅销。但是这染布,要么是颜色,要么是花样翻新,你从前设计的那些花,已经老了。”刘赟问道。

        “雕版老了,这还不简单,你画点什么梅兰竹菊,让师傅做雕版不就行了?再不,就和从前的法子一样,按照剪纸花的方式做图案。”刘念漫不经心道,让她穿可以,设计,她是真不在行。而且在大明朝,很多图案都有讲究,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

        “图案,工匠们会想办法的,就是颜色,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刘赟一边搅弄着缸里的燃料,一边问道。

        现在的大明朝,染布坊已经可以染出蓝色,黑色,大红,鹅黄,茶褐,官绿,天青等颜色,每种颜色又因为浓淡分成十几种。小时候,刘念没事干就喜欢在染布坊里玩,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作调色游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