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幽燕长风(4)-第4/5页





        葛稚雅冷冷道:“我可不像你们,白白做无用功,浪费时间又浪费体力。”

        “你怎么知道是无用功?我们当时将大半火苗都已扑灭了,等援兵赶到时,至少不必再面对回天无力的场面。”

        葛稚雅翻了个白眼,没再说话。

        楚元知打开自己的包袱,将里面几个干饼子拿出来,掰开来分发给阿南和朱聿恒。

        在地下折腾这么久,阿南确实饿了,拿过来在手中看了看,笑问:“这该不会是你夫人在杭州做好,你一路带过来的吧?”

        “不不,我昨天在路边买的,又干又硬,扛饿。”楚元知对阿南露出一个苦笑,“但是我背不动水,就这样吃吧。”

        几人身上都是煤灰,掰开的饼子上自然也都留着手印。但到了此刻,就连朱聿恒都没嫌弃,拉下面罩,把饼子上面的黑灰刮了刮,也就吃了。

        只是地下闷热,饼子干硬,吃起来确实艰难。阿南一边嚼着,一边换了只脚支撑自己的身子,把另一只脚抬起来撑在墙壁上,缓解疲乏。

        就在脚蹬上洞壁的时候,她感觉到有点不对劲,便转过身,将手中夜明珠用力摩擦了几下,以求更亮一些,再照向后方土壁。

        在珠光照耀下,后方壁上闪烁着一片金光,夹杂在黑沉沉的煤炭层之间,煞是迷人。

        葛稚雅没有饼吃,正站着发呆,此时看见金光闪烁,便问:“那是什么?煤炭中夹生金子?”

        “是黄铁,很多不识货的人确实会认成金子。”阿南道。

        葛稚雅“哼”了一声,别开了脸。

        朱聿恒见阿南一直盯着墙壁看,便走到她身旁,问:“怎么?”

        “笛子……”阿南将珠子靠近墙壁,说道。

        朱聿恒顺着她的目光看起,果然看见在黑色的煤层之中,夹杂着一长条的黄铁矿,形状与竹笛一般无二。

        而最令人诧异的是,笛身上还有七个均匀分布的孔洞,用金丝缠绕的扎线。

        阿南抬手摸了摸,说:“笛身是天然形成的,但这七个孔洞和扎线是后来刻的。”

        朱聿恒则看向了旁边的一行字,低念了出来:“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王之涣《凉州词》中的一句,上一句是,羌笛何须怨杨柳。

        “这笛子看起来……有点熟悉啊。”阿南说着,与朱聿恒对望一眼,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从楚元知家的天井中取出的那柄金色竹笛。

        那孔洞的分布、绕笛身的金丝,几乎都一般无二。

        两人都不由自主地回头,看向了葛稚雅。

        葛稚雅瞥着那墙壁上金色的笛子,却没什么反应。阿南忍不住问:“葛稚雅,你还记得当初嫁妆中的那支笛子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