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3:永顺皇帝-第2/3页
孙征淇在永顺五年的时候就意外病逝了,而后新立的太子孙征淳也在永顺七年病逝,于是便成了当前孙可望的三儿子,孙征灏继承大庆王朝帝位的局势。
历史就是这样丝毫不讲道理的,孙征淇做了那么多努力,终究抵不过一场大病。
而所谓的五皇子,便是朱慈烺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生下的小儿子,他并没有让这个孩子参与进朝堂政事之中,十五岁之后便让对方随行第十二批旅欧使团乘船前往意大利北部诸城邦游历。
“诶......”白文选长长叹了一口气,又继续自言自语道:“陛下,便是大不敬,老臣也真的得说你几句。您就该听老臣的,早些禁了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结党,若不是那些乱臣贼子,陛下您又哪里来的这些个烦心事,或许,或许还不会......”
白文选和许多老臣这些年来除了应付西面和北面的战事以外,处理得最多的,就是国内的各种“暴乱”,特别是回民那一次,甚至有数百边军士兵卷入其中,最终死伤了两千大军,数十万百姓受到波及,最终死伤超过十一万,历时一年多,才最终被白文选平定了下来。
不过,便是那一次,孙可望也没有颁布诏令,禁止书院结党,取消正在推行的各省公民议会。他知道,回民暴乱的根不在这里,只是有人借着这项改革在闹事。若是这次关乎体制变革的运动停了,或许就没有再重启的机会了。
而且,这次暴动的过程,恰恰说明了公民议会是可以反映各地民声的,平定叛乱之后,孙可望也随即命人着手处理陕甘,乃至西北地区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以及土地经济问题,华夏的整体民族意识思潮,***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的传播问题更是开始成为了被重点关注的问题。
极端的中央集权虽然可以减少许多麻烦,掩盖许多问题,但它会使得那些不必需的,不严重影响统治的问题在酿成大祸之前,永远无法得到解决。
毕竟,百姓需要什么,只有他们自己能决定某些东西的时候,才能及时被提出,被看到,然后得到解决或者关注。必须是他们来赋予权力,而不是等待权力主动来关怀,这也是孙可望要推行体制改革的原因。纵使是后者,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更不要说前者。
“那些工匠闹事,冲击朝廷大军,都是这些人弄出来的,还有那个王夫之,黄宗羲,张彦成,江兆丰,一个个身为朝廷命官,却和那些乱党狼狈为奸,内外通和,还有周瑞那家伙,领着朝廷的俸禄,帮的却不是朝廷......”
白文选不理解什么思想自由,制度民主,他只知道,这些人给他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也给孙可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虽然孙可望在这些人引发暴乱,触犯律法的时候,允许衙门,甚至是军队出动镇压,但最终的审判,却是交给了“大理寺”——这个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机构。
而大理寺那十个终身任职,权势滔天的“少卿”,对于任何压力都几乎无所忌惮,只管他们的法律条文。毕竟,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三司改革之后,大理寺拥有了关键时候调动各地衙门,以及京城刑部的所属的军事力量的权力。
这便是孙可望为了体制改革所设置的保险了。他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自己,更不希望他所设立的一系列制度在死后被废除,最终白忙活一场。
所以,他从法律体系和法律机关着手进行改革,给予了三司极大的权力,希望的就是用法律把改革的成果确立下来,也保护下来。
当然,三司的最高长官,还是皇帝选的,而最具权势大理寺十大少卿,也是由大庆皇帝亲自任命的。只是一旦任命之后,除非被其他九个大理寺少卿认为犯下重罪,不然皇帝也无权罢官。
孙可望极大的收缩了朝廷各部门的权力,他只在“法律机构的重塑”和“普及职业教育”和“发展科学教育”上主导和下了大功夫。
而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上,为了追上和全面赶超欧洲,大庆朝廷设立了许多自由申请的专项资金和推动了钱庄的金融倾斜,但除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以外,几乎放任专业的人才去做事,官员不能干涉。
关乎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得是最专业的人去做,科学是不需要权力干涉的,任何权力的污染,都只会毁掉科学的种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