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黄雀在后-第2/4页



  唐二升听罢,笑了笑,没有说话,随即走下了瞭望塔,他自从当了旗队长之后,就没少听奉承的话,现在自然早就已经免疫了。

  而且,他确实有着不错的军事才能,战场洞察力也十分敏锐。这一点陆长川也多次指出了,还说日后只要他能立功,就力保他当上千总。

  孙可望这个时候正拿着远镜,在第二道土墙的一座侯台之上看着武昌城城下的厮杀,军阵中爆发着无数劈里啪啦的响声,马蹄声,喊杀声,火枪声响成一片。不过,战局不出唐二升的预料,双方战成了平手,然后还颇有默契地同时鸣金收兵。

  而孙可望看着撤回的将士,心中正在估算,若是按这样的频率打下去,不出三个月,城中的清军精锐必然消耗殆尽。只是这样的对战,己方士兵的损耗也非常之大,他原本还想留着这些兵马在其他地方消耗的。

  现在大战已经进行了数月,后方的军需粮草库存已经开始紧张,春耕过后民夫又被大规模征集,因为徭役太重,还出现了逃徭现象,还好营庄的农兵和卫戍部队镇压迅速,没有引起大乱。

  营庄,军户和农兵现如今已然成了大后方的定海神针,他们作为当前政治体制下的特权阶级,最大的获利群体,无时无刻不在维护着政权的稳定。

  孙可望只能期望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军需粮草得以顺利补充供应,否则他就得提前进行大决战了。

  不过,现在最关键的还是福建方面。殿前军便是有了冯双礼和马进忠派来的援兵和充足的粮草军需,也独木难支,很难敌得过岳乐大军和北京八旗兵的同时进攻,更不用说孙可望还得分兵对付武昌城内的清军了。

  想到这里,孙可望一面走下侯台,一面对着王自奇吩咐道:“福建漳州府方面一有消息就立刻告诉孤,一刻也不得耽搁。”

  “是,国主!”王自奇拱手抱拳道。

  .

  广州城外,李定国的中军大帐之外,彭信古和孙征淇的一众亲卫正在外面等候,孙征淇则在帐内听靳统武汇报即将开始的“漳州大战”简报。

  “漳州府城内现在有清军守兵四千余,其中三千为福建当地绿营兵,战斗力偏弱,还有一千是尚可喜本部精锐,另外还有两百鞑子骑兵,也是最近才进城的。

  此外,城中还有三千余壮丁,六百余包衣。临近的泉州府兵力更盛,而且有清军火枪兵的踪迹,若是漳州府城久攻不下,那局势将会十分严峻。”

  靳统武说罢,又用竹枝指向了广州城的位置:“我军第一批将出动一个战兵营,一个骑兵千总部,还有负责运输装卸粮草盔甲的民夫一千五百余人,粮草军需则有广东水师由海路运送。”

  孙征淇听罢,点了点头,李定国按规矩邀请他来旁听,他自然没有不来的道理。而且这些情报都是经他的手才送到李定**中的,他这个时候倒也像是在替孙可望来检查李定国大军的执行情况一般。

  “漳州府城中有刘国轩策应,就算尚可喜加强了戒备,大军从北门攻下城池应该问题也不大。”孙征淇插嘴道:“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快,若是不能在郑成功发现之前冲过海澄,直接溯江而上,那就失去了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的机会了。”

  “世子殿下说得没错。”靳统武陪笑道。“不过,这也不影响大局,只要内应不出问题,那大军绝对可以迅速攻下漳州府城,到时水师再回师将潜伏在潮州府澄海县的数千大军运输上岸,那大局便无虞了。”

  孙征淇明白对方话里有话,随即出言道:“靳将军说得没错,陈将军和邓将军的水师绝无问题,陈少川又已经进入了漳州府城之中,刘国轩也不会出事,接下来就看晋王麾下大军的表现了。”

  靳统武听罢,又打着哈哈继续他的简报。随后,双方又拉扯纠缠了一番之后,简报才最终结束。

  就在孙征淇以为他作为广东钦差,摄政王世子的监察工作已经圆满,准备和李定国一派的诸位将领告辞的时候,靳统武看了李定国一眼,随即叫住了孙征淇:“世子殿下,听说您一直想要当兵,征战沙场?”

  孙征淇听了,心中有些奇怪,但也没当一回事,回答道:“确有此事,不过那只是当初年少无知,性情使然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