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废柴翻身记14





飞往开宁研究所的航线是特批的,  飞机直接落地开宁研究所新建的内部机场。

        飞行过程中,陪同乔知夏前来报到的工作人员向她介绍了开宁研究所的大致情况。

        开宁气象研究所目前所包含的科研项目大致可以分为4个大类,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地理学、海洋学,  其中,按照不同的专业与研究方向,又可以细分为21个具体学科。

        所里的项目是跟着研究站走的,  一个站可以有好几个项目,比如国际知名的肖玉坤肖院士,  他所在的12号站,目前就有5个项目在同时进行,  是研究所内科研人员最多的研究站。

        不过,大多数研究站都只有1~2个项目,  多了怕吃不透,  12号站之所以有5个项目,  是因为有肖院士牵头。能者多劳,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气象学家,  肖院士身上肩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

        按照顺序,  乔知夏所在的研究站序列为39,课题项目待定,科研人员待招。

        招人并不难,但是想招到非常优秀的研究员还是比较难的,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真正优秀的人当然想在真正有本事的人手底下做事  。

        像乔知夏这种,  年纪轻轻,又没什么名气的,但凡有点想法的人可能都不太情愿跟着她干,  怕浪费时间、蹉跎时光。

        不过,所幸站内的工作都有编制,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都相当优越。看在这些附加条件的面子上,还是有人愿意过来试上一试的,万一哪天,别的研究站缺人,说不定就能把他们要过去。

        在这种情况下,乔知夏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招了28个有着丰富户外经验的探索者和30个数据统计专业的高材生。

        30个统计专业的高材生,是用来分析数据的。数据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气象监测器上发送回来,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处理。

        乔知夏的想法很简单,通过分析数据,找出数据显示异常的地方,然后申请外勤,实地勘探。通过地毯式搜索,地毯式排查,寻找气候异常的真实原因。

        瞿静逸拿到她发来的项目计划书,沉默片刻后,叹了口气。

        他给出的评价是,思路很清晰,但操作性一般,可行性不高,尤其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成功率极低。

        要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只占29,也就是大约149亿平方公里,海洋面积占71,也就是大约361亿平方公里。

        想从如此庞大的基数中,寻找一处或多处问题空间,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

        更何况地球上有很多人类根本无法触及的地方,从始至终就没有安装过气象监测器,如此就会存在许多遗漏。

        所以,从某方面来说,乔知夏的这个项目成功与否,还要依靠虚无缥缈的运气。

        运气爆表的话,说不定他们勘测的第1个地方就是气候异常的问题所在。运气不好的话,可能他们这辈子都会一无所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