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森林
红彤彤如蛋黄般的太阳从天边升起,大地上的一切都被照亮,每一样事物在阳光的照射下都带上一层淡淡的光晕。
在松树和栎树自然混交林中,坐落着一幢木屋。屋顶铺着厚厚的青苔,远远望去像带着一顶绿色的帽子,帽子中间,伸出一个熏得漆黑的陶制烟囱,白色的炊烟正从烟囱中冒出。
木屋旁边,有一条浅浅的河滩。
河滩边缘,未化尽的雪凝结在湿润的泥土上,给浅浅的河水镶上两条雪白的丝带,水在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间静静流淌。好动的小鱼儿等不及夏天的到来,已经开始在石缝间游动觅食。
屋内,炉子上,翻滚的水冲击着壶盖,发出呜呜声,水开了。
秋晚拿一根铁制的钩子勾住壶柄,从炉子上把水壶提下来。将水囊灌满,外面套上一个皮套子。那是用灰兔皮制作的,软乎乎的绒毛既可以隔绝过高的水温又可以很好的维持着水囊里的温度。寒潮时代,温暖显得尤为珍贵,人们总会想到各种方法来留存热量。
从火堆里扒出一个红薯,焦黑的外皮不妨碍红薯的美味。撕开外皮,金黄的薯肉带着热气冒出,咬一口,软糯香甜的红薯迅速补充着身体所需的能量。秋晚边吃边用嘴对着红薯吹,手指时不时捏一捏自己的耳垂。碳水化合物给身体提供的热量,足以维持一个上午的工作需要。
吃完早餐,秋晚背上她的弩箭,木制的弩身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手的触摸早已变得光滑,锋利的箭头由坚硬的石头打磨而成。在科技落后的寒潮时代,铁器提炼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这无疑是奢侈的,人们转而寻找铁器的替代品,坚硬的石头虽然不比铁制品来得锋利,但经过弩箭的高速射击,也能达到一定的杀伤效果。
给炉子加上粗一些的木柴,再将通风口关闭只留一个小小的透气口,空气流通减少能让木柴燃烧不那么快又不至于完全熄灭。燃烧的速度可以保证秋晚再回来时,屋子里还是温暖的。
将水囊绑在在腰上,打开小屋的木门,口中呼出的气体立马带上白色,气温最低的寒冬已经过去,大地开始复苏,一年中最为珍贵的几个月已经来临。
虽然气温偏低,但在不那么寒冷的几个月里,有些植物还是能够生根发芽的,人们会在这几个月中种植一些耐寒的作物,用来储存冬天的食物。
小木屋的左边,有一个用茅草搭成的简易窝棚,隔开窝棚的木栅栏,一头牦牛正在里面啃食料槽里的草梗。牦牛浑身布满了长长的毛,厚重的毛发可以很好的保持体温,也可以有效的抵挡住外面的风雪,这样耐寒的动物是人们理想中的畜力。
牵起拴在牛鼻子上的牵引绳,对料槽还有些微留恋的牦牛稍微摇了下头,还是顺从的跟着秋晚走出了棚子。
牦牛背上,用扁担挑起了两个竹子编织而成的筐,用来编织的竹片宽而厚,竹筐的外围用麻绳缠绕加固,麻绳是藤蔓晒干后取里面柔韧的纤维细细搓成,这样的竹筐无疑是非常结实耐用的。用麻绳将筐和牛背捆绑在一起,秋晚带着牦牛向着河滩的上游走去。
大部分雪已经融化,雪水渗透进黑色的泥土里,给封冻了一整个冬天的土地添加一份养料。有些树的枝杈上甚至已经开始冒出绿芽,不得不承认,大自然对气温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远远比人类强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