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幻网吧-第3/4页
说到这里,项伟停顿下来看了吴翔一眼,似乎是在为接下来的转折做铺垫,只听他继续说道:“然而,拨开汤汁表面的油层,当你看到下面的本质之后,你会发现,我们离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还隔着很远很远的距离。正如方才说的那句话:当你学到的知识越多,你会发现你不知道的越多,才能体会到自己的渺小。那些鼓吹人工智能形式一片大好的人,往往都是对人工智能不太了解的人。”
项伟明显有些感慨,因为这句话似乎又勾起了他的某段记忆,但只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口中的话语却没有停下来:“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越来越快,而且其中一些产品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如市面上常见的智能手机、扫地机器人、智能冰箱、智能讲故事机器、智能儿童玩具等等,基本可以做到与人类无障碍的沟通,但在最核心领域,这些所谓的人工智能技术却几乎停滞不前。”
“能详细说说吗?”在项伟说的过程中,吴翔一直扮演着一个合格的听众,并适时的提出疑问,推动话题的进行。
话匣子一旦打开,沟通就变的顺畅了很多,只听项伟继续说道:“之所以说我们离真正的人工智能很遥远,主要是因为我们还有太多的技术难关没有攻克。就拿前段时间我看到的一个人工智能产品展览会来说,虽然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各种智能化电子产品,但却很难将其定义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
那些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扫地机器人、智能冰箱什么的我就不多说了,无非就是信息的录入和比对而已,就拿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是一台“女性”机器人来说,她外表看起来跟真人已经非常的接近了,不仅可以正常的走路,还可以和我们进行简单的对话,甚至当你触碰到她的脸蛋的时候,她还会说你非礼她,继续触碰她还会骂你耍流氓、甚至发出求救警报。
但就是这样一个被参观者所惊叹的智能机器人,却有着一个无法忽视的致命缺陷,那就是逻辑性太强,没有人类的非理性思考能力和情感。而正是这个缺陷,或许会让真正意义上人工智能成为一个空想。”
项伟再次看了吴翔一眼,发现他仍旧没有插嘴询问的意思,但项伟自己却知道,他这寥寥几句结论式的话语,根本就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于是继续解释道:“我们都知道,智能机器人的运行过程主要有三大步:第一步是信息的录入,包括声音、图像、触觉、甚至是嗅觉,对应设备分别是麦克风、摄像头、力学传感器和气味分辨器等;第二步是信息的比对,也就是将录入到机器中的信息与信息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进一步的运算出结果,对应设备则是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第三步就是信息的输出,即将运算的结果展示出来,如语音输出、图像输出,对应设备则是耳机、喇叭、显示器等。
再说说我们人类,五官肢体皮肤上的神经元就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输入“设备”,而大脑既是存储器,也是中央处理器,输出设备则是声带和肌肉肢体。
两者对比一下,表面看起来,那台机器人拥有我们人类行为活动所需要的一整套“设备”:输入设备、运算设备、输出设备,甚至还可以拥有我们人类所没有的设备,比如显示屏,但是在最核心的数据处理层面,这台机器的cpu与人类的大脑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机器人的所有“思维逻辑”都是人类提前给它设定好的,非黑即白,永远也跳不出这个范围。举个例子,当你碰她的脸蛋时,她可能会说你“非礼”,也可能会骂你“耍流氓”,但如果人类给它设定的程序只有这两条,那么无论你摸她多少次,结果都是二选一。可能有人会想了,我们完全可以给它多设几种结果啊!但事实却是即使你设置了一万种结果,也仍然改变不了它跳不出人类设定好的圈子的事实,也仍然不可能达到人类大脑的思维丰度。何况,我们要把机器人的每一言每一行都用程序编写出千万条代码的话,这无疑是世界上最浩大的工程,而且即使人类能够做到,又该从哪里去找那么大的存储器和那么快的运算器呢?
我自己就是学编程的,如果我们的研究工作仅仅就是为了给机器人多设置几条可能的反应程序和行为结果的话,那所谓的ai专业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人类玩具罢了!就像市场上流行的儿童故事机,它可以讲人类给它设置好的一万个故事,却无法像人类那样自己想象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