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天空碧蓝如洗,偶尔飘着的几朵白云懒散地挂在半空中,阳光热烈地洒向大地,刺眼但是明亮。

        这本来应该是个美好的晴天,但是很多华国人心头都挂着阴霾,因为他们国家国宝级女科学家,最初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最终成就已经远超居里夫人的黎路,在今天下葬。

        黎路,本科毕业后选择了稳定又清闲的工作,快三十岁的时候选择辞职重新求学,走上了科研的道路,从此就像开了挂,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践,都将华国科技推到了世界第一的位子上。

        当然,这不是她一人之功,但若是没有她,确实不可能发展得如此顺利。

        网上有人说,这就是华国的国运,永远在最需要的时候会出现最需要的人才。

        当今世界,米国已经分裂解体,华国是毫无争议的世界霸主,但是华国不同于米国,并不会通过欺辱他国来掠夺资源,更何况,他们也不需要。

        自从黎路利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合理开发太阳能以来,华国就摆脱了对很多其他能源的依赖,大力保护环境,华国现在是全世界环境最为优美的国家,每年都有很多外国人慕名前来旅行。

        很多电视台,甚至路边公交站牌旁的屏幕,都在播放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采访。

        “我必须说,获得诺贝尔奖项并不算什么,选择放弃这个奖项才是我的光荣,当他们把和平奖牌当作一种政治武器,发给曾经压迫剥削我的同胞至深的残暴统治者时,这个奖项在我这里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它不再是一个权威的评比,而变成了西方政客控制思想的权利场,所以,我拒绝来自肮脏龌龊之地的奖项,那里已经不干净了。”

        这是西方科技由盛转衰的开始,很多西方科学家要求西方世界重新评估奖牌的发放,但是西方政客采取了****的手段。

        这倒不是他们蠢,而是他们已经无路可走,他们的性质注定了他们的结局。

        后人戏称,由诺贝尔引发的血案。

        看到这里的观众也回忆起了这件往事,看到孩子们不懂就讲给他们听。

        过了几分钟,电视台放出最新的采访,就是在黎路去世前几天做的采访。

        一时间大家不论是手机还是平板,或者电视、电脑,都赶快打开自己的电子设备观看:

        “其实我没有大家赞扬得那样美好,我有自己的懒惰与焦虑,逃避和怯懦,十六岁那年,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当时我选择了逃避,我不再跟着父母看新闻联播,不再在网上关注国际形势,甚至别人提起来我都会装作没听见或者听不懂,那时候这一切都包裹在我大彻大悟的遮羞布下,我觉得世间一切都是虚无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死去,而所谓的追求都是束缚,所以我选择没有追求也没有束缚的生活。”

        “我甚至有时候会故意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去看旁人的反应,等到他们的反应和我的估计几乎没有差别,我就会在心里说,你看,这就是被功名利禄束缚住的人生,这就是被尘世绑架着生活的人,当时我觉得,我和他们是不一样的。”

        几乎所有人都在看这个采访,听到这里他们会心一笑,原来大神也有这么调皮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