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提醒花枝小心一点



孙安民的脸色,肉眼可见的迅速变好。

他笑着跟程修握了握手:“这个你尽管放心,我们厂的产品,质量肯定是头上有青蛙的。”

头上有青蛙?

这是什么梗?

饶是程修走南闯北,一时间,也有点糊涂。

旁边的副厂长提示道:“青蛙就喜欢呱呱叫。”

程修恍然大悟:“顶呱呱?”

孙安民笑得呵呵:“可不,我们的产品,质量就是顶呱呱。”

副厂长心里吐槽,可不就是顶呱呱嘛,那些啤酒厂、牛奶厂用的玻璃瓶,一年到头,难得破损几个,他们都没有订单销量了,还怎么办?

所以,后世一些梗,调侃以往的国营厂,为什么会垮掉这么多?

就是因为质量太好了,造成的后果就是,一个产品,怎么也用不坏,大家自然不买新的,厂子自然也就垮掉了。

虽然是调侃,但也反应了一些事实。

许多人家里面,哪怕三四十年后,还能找出当初的老物件,比如,挂钟,比如风扇,用了几十年,依旧还能正常使用,相反,倒是一些新产品,用不了多久,不是这毛病,就是那问题,没几年就自然报废了,又买新的。

程修跟这边玻璃厂订好合同,让厂里负责给他发货,他又忙着跑市场去了。

既然来了这邻县一趟,自然是不能就这么解决一件事。

程修就喜欢在外面闲逛,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外人眼中看着他是闲逛,是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但他却是逛得有自己的门道。

他现在,就是看看邻县有什么好的产品,可以顺带着捎回去卖上一笔。

****

花枝拿着程修订回来的玻璃瓶,对着阳光看了又看。

“如果,这瓶子,再矮上这么一点,就更好了。”花枝跟程修比划了一下:“这样,刚好一罐就装半斤左右的量,最合适。”

程修一口答应:“行,小花儿,你到时候,画个图纸,把需要的尺寸给标上,我让邻县的玻璃厂,按着这个要求生产。”

他相信,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就算再小的订单量,他也要说服孙安民给他订做,就为了让小花儿满意。

花枝笑了起来:“听你说得这么简单,好象在自家灶台炒菜似的,想多放一点盐,就多放一点盐。”

“这你就不懂了吧?”花奶奶在一边,以一副过来人的身份说教:“有一句老话,叫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这意思,如果这店非常大,非常有名,不愁客源,一切规矩他说了算,客人只能忍气吞声接受他的一切,非常就不接待。

而客大欺店,则是表示客人非常有来头,有身份,他说一句这店不好,一点舆论就可以把这个店给推到风口浪尖上。

如果,花枝她们需要的产量,以后越来越大,别说按这个要求生产这种东西,哪怕还提些别的意见,人家也得照单接受,这一切,看的就是谁的实力更强大。

“奶奶,我知道了。”花枝乖巧的回答一句。

程彩霞带着杨志兰,开始准备原材料做香菇酱了。

有了花枝的黄金比例配方,只需要按着比例来操作就行,花奶奶也终于是明白,为什么当初花枝是尝试了一次又一次。

这配方比例掌握好了,随便什么人,都能熬制出香辣可口的香菇酱。

花枝把熬制好的香菇酱,齐齐整整的用竹筐给装满,看上去,倒有些小规模了。

地主带着另外的一个兄弟过来,拉了两车,才把这五百瓶香菇酱给装完。

程修站在一边,摸着下巴,思索着一些事。

他们这地,交通不便,现在也只有一条机耕道,连大一点的货车都开不过来。

如果小花儿以后的生产量再大一些,这运输的事情,怎么办?

还有,他让村民们编制的躺椅,要是真的开始生产,一把躺椅,都可以占据一辆三轮车的位置,如何运输出去?

这是程修眼下要考虑的当务之急了。

****

花枝把这些香菇酱,交付给预订的那些伙食团,然后,又收到了一大堆的财务票据,只等着月底统一结帐。

她也得再采购一些原材料,而且,她也想了,以后,她得多备一些货,也放在这供销社来卖,方便大家购买。

“花枝。”喻桂华远远看见她,连声叫着,挎着菜蓝子,气喘吁吁的跑过来。

“喻大姐买菜呢?”花枝客气的跟她打招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