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章宜昌的异军突起-第2/2页
(图解:137厂车间)
1966年10月,化工部在宜昌中南路兴建了大型橡胶制品企业--137厂(中南橡胶厂)。该厂占地面积4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有老职工自豪的回忆说:从厂区深处走到厂区大门,步行得40分钟,可见范围之大。137厂1968年土建动工,1972年部分投产,1988年和1989年,实现产值、销售收入双过亿元,是全市第一家"双过亿"户。至1990年已累计完成产值和销售收入均为11。38亿元,累计实现利税2。93亿元。
1970年12月,经第六机械工业部批准,403厂(宜昌船舶柴油机厂)在宜昌市东山的茶庵子破土动工,此工程由大连造船厂包建。该厂颇具规模,厂区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另外还修了专用铁路线,13年里,国家累计投资1。7亿元,在兴建厂房、科研机构、仓库的同时,还兴建了医院、电影院和从小学到技校(后升格为中专)与高中等完备的生活设施,建筑面积逾25万平方米,成为拥有940余台套设备、3000余名职工队伍的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造船工业在内地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骨干企业,1976年,该厂引进瑞士苏尔寿公司低速大功率柴油机制造专利,推出了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船用柴油机。
是不是有些"突如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目不暇接之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