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书街(80)-第2/2页





        二层用石条铺底,每层衔接处下放上收,叠涩密檐,层高1。5至0。7米不等;塔刹用青石雕制,高1。6米。塔的第二层每面正中凹嵌青石、汉白玉题字,除一、七层外,其余各层每面正中凹嵌浮雕画像砖。塔的第一层直径2。4米,边长1。4米,高1。65米,东北方向的一面砌以圆形拱券门,上边以卧砖砌饰两条棱框,中砌砖雕水波纹饰,下边砌以砖的横面雕刻的回形图案,用来装饰拱券门券的边框,门口用卧砖封砌,只是象征性的塔门。

        龙角塔从第三层开始,塔身六面每面均镶嵌着浮雕画像砖,依次为各种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和动物,背景为祥云、树木山石;每面为素面青砖出檐封顶,最高处上置塔刹。塔刹由宝瓶和六个龙头组成,犹如塔里盘卧着六条巨龙抻出头来,嘴里各衔一凤铎,徐凤摆动叮当作响,好似龙吟龙语,整座宝塔坚固玲珑,匀称秀美;立意新颖,神韵古朴。不仅展示了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和风水塔建筑的地方特色、士习民风,更是南阳至今仅存的一座砖塔。

        不过在当年顾嘉蘅和那些名流大亨们喝茶的时候,虽然决定暂缓龙角塔的兴建,可那些人根本没打算在关键问题上放过他。有人更是会不失时机的问上一句,也想把咄咄逼人的知府大人逼到墙角去:“知道府台大人不是湖北宜昌土籍,在下就大大松了一口气,既然是江苏昆山人,对于武侯故居所在地究竟是襄阳还是南阳就很好表态了!”

        踌躇半天,依然左右为难,可是被逼无奈,迫于形势,顾嘉蘅也就只得随口一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知府大人随口一语,居然语出惊人,稍稍品味,全场响起一片叫好声。

        内容上既高度肯定了诸葛亮的忠心和名望,又表达了希望襄阳与南阳两地着眼于人物大节、平息纷争的意愿,十分符合顾嘉衡的特殊身份;而在形式上,除了对仗工整,更是平仄协调,寓意深邃幽默,富于哲理,尤其是后来此对联被悬挂在武侯祠大拜殿大门外的,就名扬四海,流传到现在,更是被列为中华最著名的十幅名联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