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辩城王
林天宝交代的事情过程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狗血。
当然,整件事情的起因,也间接跟应无尘有关系。
因为按照林天宝的交代,毕焕作为酆都城内年少慕艾的“才俊”,自然一头扎进了群玉院的脂粉丛中,不可自拔。
而那里的姑娘们,对他也确实足够热情,宛如众星捧月一般的簇拥着毕焕,甚至连带着他身边的“小弟们”,譬如林天宝这种,也都成了姑娘们的讨好对象。
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直至一首名叫《清平调》的诗文,横空出世之后,毕焕和小伙伴们的好日子,也算是到了头。
《清平调》的出现,迅速引爆了地府的文化圈子,由酆都城开始,以一种恐怖的速度,短短半日时间,就变得人尽皆知了。
当天夜里,就吸引了酆都城内外,无数自诩文采风流的“文化人”们,他们蜂拥而入群玉院,除了想结交写出了《清平调》这等惊才绝艳诗文的才子之外,也更想一睹群玉山间难现、月下瑶台相见的神女容颜。
但才子文人们不仅有风骚气、更有傲气,所以不可能只为了见苏晏如一面,就千里迢迢的跑来群玉院,然后干坐着等。即便是他们心里真有这种想法,但“文化人”这一标签所代表的身份,也不会允许他们做出如此冒失之事。
再加上为了凸显有别于其他嫖客的高贵身份,他们最少也是要每人由两位姑娘陪着照看伺候,顺便等着苏晏如的出现。
可群玉院的姑娘总数是有限的,客人多了,自然就不可避免的,分走了毕二少身边的姑娘。
而毕二少作为酆都城内,数得上名号的衙内级人物,自然不能坐视姑娘们被人从身边一个一个夺走,而无动于衷。于是他大肆撒币,开始了“姑娘保卫战”。
起初效果还很明显,姑娘们看到一张张的银票,笑得那叫一个见牙不见眼,恨不得连毕焕装过银票的口袋,都给一寸一寸的扒开,看看里面有没有夹层、有没有没掏干净的碎银子在里面。
但副作用更明显——第一次豪掷千金,第二次最少也要保持同等水平,否则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为了保持住面子,毕焕几乎日日撒币,很快他的小金库就见了底,并且还欠了一屁股外债。
按照他这样的消费速度,就算卞城王家里是开印钞厂的,两台印钞机日夜午休的工作,也扛不住毕焕这般大手大脚的花钱。
没了钱,姑娘们的热情也就一点点减弱了。直至姑娘们见已经无钱可赚了,也就自然的远离了毕焕,转身去寻找新的金主儿。毕竟有钱的才是大爷,你毕二少总不能因为家里有权有势,就明目张胆的在群玉院白嫖吧。
毕焕也更没想到,之前言笑晏晏的姑娘们会如此的现实,脸面上难免有些挂不住。
但如果就此离开,又会显得很没面子。
而且俗话也总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毕焕连续体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纸醉金迷,吃惯了细糠之后,自然吃不惯群玉院外面那些“清汤寡水的素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